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936|回复: 7

转:一北京老爷子关于自行车尚未失去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5 2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来源:东方红自行车论坛

 

1966年,家里在菜市口百货商场自行车部化160大元给我买了一辆28飞鸽标定。在城里逛了几天,不过瘾。这一日,起个大早,骑上车,向西就出了复兴门。天朗气清,一头望西扎下去。也不认识路,也无目的,过了军博,路上人越来越少,不知不觉就到了苹果园。也不问路,只管向前。此时,路变成石子路。就着样,来到军庄。过军庄沿国道继续往前,至一岔路口;时间不早了,不敢往前了,遂右转。这里决少行人,路两旁都是老玉米地。右转后,又走了半个小时,见一农者,问此道何往?答曰:涧沟村。自行车不可上也。那时,年轻气盛,岂能因一句而退。蹬!!山路越来越陡,路面越来越差,一个人也见不到。


     继续蹬,当行至一陡坡时,真的蹬不动了,那就站起来蹬。复行数十步,就听“卡查”一声,一脚踏空,车子一歪,如果不是车速低,必摔个嘴啃泥。就这样,也还是躺在了地上。爬起来一看,原来是链条断成两截了。无奈,只好打道回家了。
     
     下山还好办,平路,上坡就只好推了。一点一点捱到军庄,见一修车铺,真真见到救星了。请人把链条接上,耷拉着的脚踏扶整。共化了我0.25元。  终于又可以骑了。

     次日去菜百修车,那卖车的是一位五十上下的老师父。见了发票,又看看车,奇怪的问:“你怎么骑的?上哪了?”当听说是去爬山,大怒“这么好的车,一点都不知爱惜。这是爬山的车吗?”问:什么车可以爬山?答:还没造出来呢!!这一次给你修好,下次再去爬山,坚决不管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上妙峰山的经历。

     过了三个月左右,又找了一辆抄家抄的蓝翎28,再上涧沟村。这一次比较小心,遇到太大的坡就下来推一推。最后,终于到了涧沟村,才知道那一次只爬了三分之一的山。那时,路到了涧沟村就没了,再往上就只能步行了。

     今天到此为止,下次讲与警察之间的故事。

发表于 2008-9-5 23: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1967年中,全国上下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伟大领袖评价说:“形势大好,不是小好。形势大好的根本原因,是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当是时,各运动队基本上都不训练了。国家自行车队当然也不例外。而作为运动器材的自行车,即使不用,也要维护。可是维护车的人都去批判容高棠了,再说,也没有钱了。于是,经领导讨论,一致决定,把车按质论价,都卖了。那时,人们的钱都很紧,所以那些便宜的都被“近水楼台”之人先行购走,只剩几台高档新车。老爹推回一辆蓝翎公路。具体多少钱不知道,只是听老爹说乃是倾其所有。车有95新,2*6变速,变速手柄装在平梁上,前拨上拉,不装软管,车座下有两个小轮,变速线变速线直接从手柄到小轮,再折向下,接到前、后拨上,后拨用一小节软管。这种设计现在看不到了,其实我感觉这样很好。就是一样不好,当站起来摇车时,变速手柄碰腿。27.5*3/4的邓禄普轮胎。全车大概11KG,在那时,已是超轻了。老爹千叮咛万嘱咐,“骑的时候一定要在意呀!”车架有点大,那时根本就不懂,只管骑,结果成了习惯,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大一点的车架。除了车,还饶了一双44码的鞋,鞋底有一凸起的塑料块,卡在脚踏上,然后再绑上脚套。这样,虽然非常的稳,但是要想下车可就难了,得先扶住树,用一只手慢慢解开脚套。安全性的确很不好。

     自从有了新车,兴奋了很久,而那时家也搬到圆明园,骑车极为便利。从此,变骑车旅游为骑自行车运动。

 

到了1967年中,全国上下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伟大领袖评价说:“形势大好,不是小好。形势大好的根本原因,是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当是时,各运动队基本上都不训练了。国家自行车队当然也不例外。而作为运动器材的自行车,即使不用,也要维护。可是维护车的人都去批判容高棠了,再说,也没有钱了。于是,经领导讨论,一致决定,把车按质论价,都卖了。那时,人们的钱都很紧,所以那些便宜的都被“近水楼台”之人先行购走,只剩几台高档新车。老爹推回一辆蓝翎公路。具体多少钱不知道,只是听老爹说乃是倾其所有。车有95新,2*6变速,变速手柄装在平梁上,前拨上拉,不装软管,车座下有两个小轮,变速线变速线直接从手柄到小轮,再折向下,接到前、后拨上,后拨用一小节软管。这种设计现在看不到了,其实我感觉这样很好。就是一样不好,当站起来摇车时,变速手柄碰腿。27.5*3/4的邓禄普轮胎。全车大概11KG,在那时,已是超轻了。老爹千叮咛万嘱咐,“骑的时候一定要在意呀!”车架有点大,那时根本就不懂,只管骑,结果成了习惯,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大一点的车架。除了车,还饶了一双44码的鞋,鞋底有一凸起的塑料块,卡在脚踏上,然后再绑上脚套。这样,虽然非常的稳,但是要想下车可就难了,得先扶住树,用一只手慢慢解开脚套。安全性的确很不好。

     自从有了新车,兴奋了很久,而那时家也搬到圆明园,骑车极为便利。从此,变骑车旅游为骑自行车运动。

发表于 2008-9-5 23: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有了新车,加之又不上学,几乎每天都骑着去玩。那时的北三环,路只有十几米宽,仅容两辆汽车通行,可是很少有汽车;而且只有北太平庄到现在的蓟门桥这一小段有公共汽车,其他路段连公共汽车都没有。真真是自行车的乐土。路上最多的车是一种叫做“瞪眼撞”的手扶拖拉机,这东西突突的冒着黑烟,时速一般在20-25KM/H,快点的也有少数跑到35KM/H的。超它很容易。那时我骑车的路线是:圆明园、清华西门、五道口、蓟门桥、三元桥、折返到北太平庄,再折回三元桥、再折到人大,然后回家。全程大约60KM。不过要全程保持35KM以上的速度,强度也算可以。

     那时在公路上骑车,就怕遇到警察。他们不知你是干什么的,就是觉得你骑的太快,违反了交规中自行车不得超过15KM/H的规定。接着就是找麻烦。不过那时的警察一水的28大杠,即没有对讲机,更没有手机之类的现代通信工具,只能自己追追不上,也只有作罢。

     一般情况他们不追我,大概是知道追不上!!这里顺便说一句题外话,如果谁说28大杠能在追上公路车,就现在,我也 敢用事实告诉他,不可能!!

    有一天,骑到京顺路口,一种感觉,向左一拐,就上了京顺路。没走过,也不知会到哪。那时的京顺路,机动车道在东侧,非机动车道在西侧,可是我并不知道,而且当时路上没有任何标识。结果直接就上了机动车道。为了向外宾展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风貌,路面那叫一个平,蹬起车来那叫一个痛快。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到后来索性摇起车。正在得意之时,只见迎面来了两名警察,二位见我摇着车过来,把车头猛拐,直直挡在我前面。不停车不行了,只好找棵树扶住停了下来。心想,今天要倒霉。

 

警察拦车,那叫一个专业,两辆车往前一横,一左一右站俩人,看你往那跑。无奈之下只好停车。俩警察一老一少,老的卅多点,少的廿出头。少的见我停下来,大喝一声“下来”意思是我怎么还坐在车上。此时我心知不妙,这次麻烦小不了,无论如何尽可能不下车。就说:“那麻烦你帮忙把脚套解开。我都是回家后老师帮忙解,自己解不了。”警察无奈,走过来一看那脏呼呼的脚套,大概不想弄脏手,把头一歪,哼了一声,不再坚持让我下车。这样,就为我逃跑留下基础。“哪的?到哪去?”“海淀的,回家。”“海淀的怎么走到这儿来了?”警察有点莫名其妙。“我不认路,不知这条路到哪儿。”这句到是实话。警察说:“这是到机场的路,你再往前走,就到顺义了,你去海淀,跑这儿干吗来了?这里是汽车路,知道不知道,看你怎么骑车呢,骑那么快,还一幌一幌的,要是让外宾看见,成什么体统?!再看你这身衣服,成什么样子。”这里先说明,那会儿我可没有如今大家那么漂亮的骑行服,只是一身儿灰不溜秋的针织运动服。刚才出了一身汗,那天又刮点风,粘了一身土;满脸大概也是灰头土脸的,也就难怪警察如此说。
 
这会儿那个年纪大点的警察也转到我车后,我熟悉他们的伎俩,不就是把你的车一锁,钥匙往兜里一揣,然后就不理你了。这点手段在我这里不好使。果不其然,只见他一低头,一伸手。不过这次他失算了,没锁!“你的车怎么连锁都没有?这是你的车吗?”“怎么也没有铃?也没有灯?”“下来下来,跟我们回交通队。”两个警察换着个的挑毛病,这会儿我知道是解释不清的,今天麻烦太大了,搞不好晚上连家都回不了。车被他们一扣,一帮臭脚巡,你骑会儿,他试试,不坏才怪呢。不行,坚决不能去交通队,两个傻警察,这会儿都转到我的车后,前面只有两辆破车拦住,此时不跑,更待何时。
 
把车把一拐,右脚一用力,颠儿丫子了。那俩儿笨蛋见我跑了,一把没拦住,赶紧骑上他们的大杠,追~!不记得是几月份的事了,反正天已经很凉了,刚才路上猛蹬,出了一身的汗,停下来后,被小风一吹,还真是有点冷了,这会儿猛地一用力,不好,腿要抽筋,赶紧揉一揉。还好,缓过来了,可警察也追上来了,刚才被他们一通训,憋了一肚子气,现在还追我,非给你们点颜色看看不可。于是把速度控制在25~28KM/H,免得一下甩开他们就不追了。
 
俩笨蛋警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公路车,傻了吧唧拼命在后面蹬。如果他们知道一前一后的换着跟骑,也许我还得费点力气,可俩人几乎是并排,真笨到家了。我一边蹬一边回头看他们,怕把他们甩的太远,跑了大概1KM吧,我知道他们也就是25、26的水平了,就不再回头,一直保持这个速度,也借机热一下身,要说他俩真够执着的,明明追不上,还不放弃。咬着牙也得追,可是过了2KM以后,估计是实在蹬不动了,他们放慢了速度,距离一下子就拉开了。这可不成,,我还没过瘾呢,也没能解气呢。你们慢了,找棵树,我干脆停了下来,扶着树,装模做样弯着腰,大口喘气,俩人见状又加速追来,等他们离我15~20M时,我一猫腰,又跑了,这回我把速度控制在22~23KM/H,让他们离得近一点,傻X们果然上当,以为我已经骑不动了,加速猛蹬,就这样大约跑了有4KM左右,俩人大约实在蹬不动了,我的目的也达到了,就转过身说:“对不起了,老子不陪你们玩了,想追我,下辈子吧!”说完,腰一猫,抓住下把,左右一晃,把速度提到40KM/H,并逐渐加速到50KM/H。
 
想想还是年轻好,如今要想达到这个速度是不可能了。就这样猛蹬一阵,回到京顺路口,右转,回家。再回头一看,早不见了那两个笨蛋了。我当时有气,我骑车锻炼,与别人什么关系,外国人见得多了,难道在他们那里没有练自行车的?不会吧。事后回想起来,又好气,又好笑。估计把俩人也气的不轻。大冷天的,在后面追了4KM。结果人家是故意戏弄他。不过,自那以后就不敢再上京顺路了,如果被他们抓住,估计非得拨了我的皮不可

还有一回被追是在北三环,和平里北口与三环交叉的路口有一红灯。由警察手控。我每次都不等,没办法,脚套解不下来。平时也没有人管。这一天我又闯过去。一个年轻的警察正好站在岗楼外,见我闯过去了,骑上车就追,这次我还是上次的办法,先慢点,给他点希望,等他马上追上时突然加速。只留给他呼呼的风声。事过一周,又遇到这个警察,这回他还挺客气,叫我”学生,停一下。”我还是怕,虽然停下来,但随时准备跑,这回他也不推车,走到我面前问:“你这是什么车?有发动机吗?”我告诉他这叫公路车,是专门用于比赛的,是一种运动器械。不是一般的自行车。他又问了许多,诸如能骑多快,多少钱,哪里有卖,等等。我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诉了他,并告诉他,我不是要到哪里去,只是在路上炼车。他奇怪的问:“不到哪去,骑车干吗?”我说:“这就像踢球、跑步一样,是一种锻炼方式。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总之后来再过这个路口,从来都是绿灯,真得谢谢这个警察。

今天就到这里了,下回说我爬山的事
发表于 2008-9-6 00: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接上篇。其实与警察之间的冲突,根本来说是体育运动在民众中开展的不够充分,不够普及。很大一部分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要这样做。我们现在不是也常被人问起:你们是运动员吗?好像体育运动只是运动员的事。警察也是人,而且是很普通的人。

那会儿除了北三环,就是去十三陵了,几个陵跑了无数次,也烦了。春暖花开之时,决定去八达岭,公路车对路面很挑剔,这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北京有柏油路的山,大概也就是八达岭了。

这天骑上车,从昌平到南口,小憩之后,开始18KM的爬坡。说18KM,其实真正上坡也就是10KM。第一次爬,不知前面有多少路,还有多远的坡。所以不敢全力,过了水关,路陡起来,自己有些怕,尤其是曾在妙峰山断了链条之后,见到大坡就发怵。不过既然来了,就不能这样被吓回去。蹬!豁出去了。慢慢的路又平缓起来,心想这八达岭也不过如此嘛。却不知过了铁道,路又陡起来,而且越来越陡。尤其山快到顶时。腿上加力,转过弯,一下就见到门楼了。啊!终于上来了,进了瓮城,找地方停住车,解下鞋套,放好车,一下就躺在地上(这样不好)。这时,从旁边小屋里出来一个汉子,还是那些无聊的问题,听说是从海淀骑车来得,而且是骑上来的,不用推车,那眼神即有惊讶,又带着怀疑。

为了讨点水喝,只好慢慢地给他讲了一些自行车运动是怎么回事。并告诉他我不是运动员。只是一种爱好。这时他倒是不怀疑什么了,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出一身臭汗,还说有乐趣。在瓮城里,只遇到这一个人,是管理站地人。这一点恐怕把现在地年轻人羡慕死了吧?返城极痛快,路是为外宾而修建的,根本就没有车,也没有行人,整条路好像都是为我而建的;整个山好像也是专为我而存在似的。

以后又去过多次,想爬山,也只有来这里了。见过管理站的几个人,也遇到过一些游人,大都是坐火车来的。当他们见我能骑车上来,而起还说是经常来,那表情与见到火星人没什么区别了。我特骄傲,不过也特孤单。现在好了,每次出去都能遇上车友,看来这项运动的魅力还真是大呀。

讲到这里,我的故事也该结束了。总结一下,体育运动有它自己独特的魅力,所以多年来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但是,它是有一定危险的,希望大家从事运动时多注意,尽可能去规避风险。另外,我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它应该是健康的,每个参与这应该在运动中感到快了与享受,而不是伤害。所以运动强度一定要适度,太小起不到提高体能的作用,而太大就会造成伤害。不要设想去突破自己,如果超符合运动,你暂时突破了自己的图能极限,可伤害很可能是终身的。再有就是不要停止运动,不管有什么情况,只要还能运动,挤出时间也要运动,否则就要像我这样,推车上香山了


?最后补充几句,以免有人不必要的猜测。在另一个论坛里,也发了几行字,就有人胡猜。因为那时一辆蓝翎公路,不亚于如今一辆迈巴赫。起码我这样觉得。

?第一,我的车是特价来的,不然即使半价,我也买不起。老爸也不会买。
?第二,老爸并不爱好自行车运动,纯粹是在支持我。
?第三,当时家境虽不富裕,但绝不算计哪天发工资。这一点在当时可是很不得了了。
发表于 2008-9-6 00: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爷爷 分享您这些美好的记忆 让我更加感觉到 自行车的魅力了 它不仅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 随之更多的是那份快乐的心情 很爱听您的故事 希望能继续 什么时候等我们也老了 也可以像您一样 给孩子们讲讲 自行车的故事
发表于 2008-9-6 0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tk_41 明天要爬山,楼住还不睡啊。那会耍酷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使是现在看起来很正常的事情。
发表于 2008-9-7 19: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老爷爷和一辆单车引出的事情,能骑单车真 好。
发表于 2008-9-11 15: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真想认识下这位老大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5-2-25 03:17 , Processed in 0.02696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