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938|回复: 9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1 06: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爬陡坡

1.       当接近斜坡时,用小的前齿盘,和比你要完成斜坡时的档位还要高两级的后齿轮;在第一阶段爬坡,当动能耗尽之前,提早一些时间降档,不要因为漏失的换档,而挫败你的企图。

2.       选择前进的路线:大部分的陡坡都有沟纹或车辙,需要在往上的路跨越它;一旦规划好上坡的路线,保持这条路线前进。

3.       保持坐姿,还有,当到达最陡峭的路面时,往前移动臀部坐在座垫的最前端,向前倾斜上半身,让车轮能抓住地面和有合适的控制(身体不要过度向前,这样会导致后轮打滑),而且不要站立起来。

4.       最后阶段将会造成一些痛苦,因为坐在座垫的鼻部,会因不合适的伸展,造成四头肌的使用过度;但坚持下去,保持这个位置,因为压着座垫鼻部,会让后轮有足够的抓地力。

5.       假如后轮有些打滑,不要停下来,简单的将上半身轻微的倾离斜坡,来压载后轮,并持续踩踏。

6.       到达顶点时,大部分爬坡者会因为身体向前倾,在跨越顶部边缘时,造成后轮打滑;当到达斜坡顶部时,只要轻微的往后倾斜,在最后阶段保持后轮咬住地面,你将成为一位英雄。

跨过大的沟纹、车辙

如果精通向上跳跃(step-up)移动,跳过小径上大的车辙或沟纹,就显得相对容易了。

1.       建立一定的车速,你会需要足够的动能将后轮带过这个缺口。

2.       在到达缺口前,身体向后倾、拉起车把和举起前轮约两英尺高。

3.       保持身体在车子的重心上方,直到好像前轮要拍击到缺口的另一边;理论上,前轮会着地在缺口的顶(另一)端。

4.       把身体往前倾斜于车把上方,使后轮处于失重状态,并帮助动能带着后轮往上及跨过缺口。

5.       如果在下坡路段要通过乱石区,尽可能避免使用刹车,最好的方法是,以滑行的方式通过整个区域;但如果必须使用到刹车,前后刹车需同时使用,而且要在石头是小的和控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当遇到较大石头或跑出规划路线时,就必须放开刹车;拉着刹车试图碾过石头,是一切灾难的根源。

6.       永远不放弃:假如前轮被堵死了,试着持续踩踏,通常这样可以让车子往后退一些,可以让你有机会选择旁边的路径继续骑下去,而且不要回头看,假装这是容易做到的。

[ 本帖最后由 轻车熟路 于 2008-8-21 22:12 编辑 ]
发表于 2008-8-21 06: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注意

1.       放松。很多人要上坡的时候,总是手把抓得很紧。这是很自然的反应,可是用在骑车上坡却不适当。你应该轻松的抓着手把手臂弯曲,身体用力压住车头,不让车头抬起;臀部向后,保证后轮不打滑。

2.       踩踏采用高踏频。如果你的齿盘和腿力都容许,上坡时尽可能保持踏频每分钟70转左右(以上亦可)。采用大齿比会增加心跳、耗能,自己也会觉得比较吃力。这样,等到真正需要最后一把劲的时候,你已经没有力气了。注意力集中在踏板上,有意识的踩圆圈,整个圆圈平均施加压力,每一圈都踩完,踩完整。踩到底以后脚跟不要提高。

3.       交替使用不同的肌肉。如果是爬长坡,屁股在座垫上的位置可以前后交互调换;在后面的时候,大部分使用屁股的肌肉,虽然效率较低,但是力量比较强;换到前面时,大部分使用腿部肌肉。你可以这样思考:上半身前倾大约45度时,大部分使用屁股肌肉,上半身比较直立时,使用大腿肌肉。两者互相交换调节,彼此都有休息机会。

4.       改变呼吸习惯。呼气的时候专心的让腹部“往下掉”或故意把腹部“往外挤”,用力呼气却被动吸气(和平常的习惯相反)。这种方法能够改善“气流”,让你不会喘不过气。爬坡的痛苦与紧张常常使骑士摒住呼吸,做不平均的喘息,这一点必须觉察,改变。可是呼吸还可以帮助踩踏。让呼吸和踩踏同步(不一定要一对一)。除了短坡、极陡坡之外,爬坡不但要懂得用力量,还要注意节奏。

5.       排路线。爬坡时,特别是崎岖的路面,排路线非常重要。爬坡时你的动力本来就比较少了,可是每一个障碍都会消耗你的动力,所以你要避开难骑的路面。爬坡时眼光放在远近两点,远点在前方约六、七米、十米不等,近点注意当下的轮下,每通过这一点就要在远近两点间排出三、四个通过点,依此路线前进,一路如此,这样你才不会“突然”遇到难骑的路面,措手不及。

6.       骑外弯道。爬坡遇到转弯时,你眼前会有两条曲道,内曲道比较短但比较陡,外曲道比较长但比较缓,尽可能靠外曲道骑,虽然比较长,不见得不利。但是要防止前轮侧滑。

7.       尽可能保持正前方直骑。左右穿梭是爬坡到了没有办法最后的手段。稍稍一点转向,纵然只有一度,都会增加百分之六(车轮的)前滚阻抗,三度的转向,前滚阻抗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尽量保持正前方直骑心理勉强,生理舒服。

8.       观想。寻找五、六米、十五、六米前方路面上的一个点,假想那个点和你的单车之间有一条绳子一直在把你往那个点拉。听起来有点蠢,可是却真的可以帮助你爬坡。

以上八点,各位骑乘勇士可以实际细细体验一下。

发表于 2008-8-21 06: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下坡基础技术

学习如何使用前刹车

一条受欢迎的单轨车道,其下坡路段会有许多阻碍的颠簸、深的沟纹车辙和有害的冲击、碰撞区域,许多登山车骑士完全不能在此施展他们的技巧,因为他们害怕去使用前刹车;但是,想要在陡坡停下车或减缓速度,只有靠前刹车,精通前刹车配合使用后刹车就能精通整辆单车,否则你永远不会进步。

1.       用一根手指控制刹车,在保证刹车力度的同时保证车把的操控性。

2.       在你倾斜进入弯道和进入陡降区域之前,教导自己提早刹车,在还没侧倾进入弯道之前,即使刹的很用力,也不至于因使用前刹车而造成前轮打滑,而到了松软路质的弯道,再加速(?)已经为时已晚。

3.       避免在下坡全程一直拖拉着刹车,一直拉着刹车会导致刹车的热衰减而影响刹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4.       主控着牢固且短间歇性的刹车(即用点刹),控制陡降,试着在平坦的和抓地性良好的路面减速,这似乎是不合逻辑,但大部分的初学者在较平坦的路段全速前进,却在弯道因为速度过快而侧滑。

5.       集中注意力,不要往后看向前踩去,好像你一点也不在乎,你的伙伴正在阶梯之前下马,惊讶的挤在一起。

 

(以上是我通过一段教学视频字幕打下来的,个别地方因字幕与背景色差太小看得不大清楚,加上理解补充写上。转贴供参考)

 

发表于 2008-8-21 0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老兄辛苦了,一边看视频 一边把字打上来,认真学习了,呵呵
发表于 2008-8-21 08: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几个注意还真的需要注意一下
发表于 2008-8-21 10: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整理材料发帖子用了一个多小时,老兄辛苦!
发表于 2008-8-21 21: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原帖由 好运哈德门 于 2008-8-21 10:25 发表 整理材料发帖子用了一个多小时,老兄辛苦!

好运怎么知道我用了多少时间?

我刚找到了原来看过的视频,该片教的是“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文字是以前打出来存储备用的,当时未打上题目,今早转贴时题目写的“关于爬坡与下坡”,不准确,或许让大家看得一头雾水了,赶紧改一下题目,发上链接,两个车手技术都不错,其中一个更好。这是个自行车视频网站,有些视频看着很过瘾啦。

http://v.biketrip.com.cn/video.php?vid=470

 

[ 本帖最后由 轻车熟路 于 2008-8-21 22:14 编辑 ]
发表于 2008-8-21 22: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原帖由 轻车熟路 于 2008-8-21 21:48 发表 好运怎么知道我用了多少时间?
猜得,呵呵,第一帖早晨6点半,第三帖7点半。可能猜错了,原来是已经整理好的。
发表于 2008-8-22 05: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原帖由 好运哈德门 于 2008-8-21 22:38 发表 猜得,呵呵,第一帖早晨6点半,第三帖7点半。可能猜错了,原来是已经整理好的。

看错了,哈哈,第三贴是6:34。

发新帖换行我倒是找了一小会儿,在最后面右下角TOPIC指选“发新话题”。

可能是我的原件字号大,试了几次,用三贴发成了,昨晚为了修改,试用了编辑程序,慢慢就熟悉论坛用法了。

发表于 2008-8-22 10: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道,沙石路质的上坡与下坡(转贴)

非常好,学习了。犯过好多错误啊,现在知道了如何处理一些车辙等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23 18:34 , Processed in 0.030066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