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889|回复: 1

长征组歌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9 19: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发表于 2010-8-19 20: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背景
  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红军超乎寻常的毅力,战胜了几十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越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经历十个省、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终于到达目的地-------陕西省北部。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编辑本段]组歌介绍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已诞生了三十多个春秋,当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作曲,唐江指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8月1日在人民剧场成功地举行了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首场演出。
  《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得到了周恩来、邓小平、贺龙、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是倾注了领导、专家、群众心血的优秀艺术作品。她以深刻凝炼的词汇,清新动人的优美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和指挥下,历尽艰险,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性的壮丽史诗,气势磅礴,感人肺腑。当年在京、津、沪、宁等地演出后,获得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一些歌曲在广大群众中迅速传唱,被誉为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并已入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长征组歌》于1966年奉周总理指示,列为他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国随访艺术团的重要剧目,尔后曾多次复排演出,并摄制成音乐艺术片,成为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30年来的重点保留节目。
  《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肖华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过草地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肖华同志患肝炎到杭州疗养。他忆起那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经常夜不能寐,往往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奋笔疾书,写诗作词,激情和泪水湿透了纸背。
  为了创作《长征组歌》,肖华同志在杭州西湖水畔的一座小楼里,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研读了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体重减轻了好多斤。几个月后终于写出了《长征组歌》初稿,又反复征求意见,于1964年11月中旬基本定稿。
  《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宝贵财富,而且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意志的集中表达,正如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高仁祀所言:“长征精神民族之魂”。因此,《长征组歌》40年来演出千余场,历演不衰,成为中国合唱史上的精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编辑本段]《长征组歌》歌词

告别
  1.告别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突破封锁线

  2.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遵义会议放光辉

  3.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
  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
  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
  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渡赤水出奇兵

  4.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chóng)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飞越大渡河

  5.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过雪山草地

  6.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到吴起镇

  7.到吴起镇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祝捷

  8.祝捷
  大雪飞,洗征尘。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万余敌兵一网擒。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军民凯歌高入云。
  胜利完成奠基礼,军民凯歌高入云。
报喜

  9.报喜
  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
  历尽千辛万般苦,胜利会聚甘孜城。
  踏破岷山千里雪,高歌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红旗招展迎亲人。
大会师

  10.大会师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编辑本段]舞台艺术片《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

  导 演:王苹 黄宝善
  编 剧:暂无
  主 演:独唱马玉涛、贾世骏、马国光、王克正,领唱耿莲凤、杨亦然、王伯华,朗诵王信民、梁红,指挥唐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政治部歌舞团和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共同演出。
  上 映: 1976年
  地 区:中国大陆
  语 言:国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暂无
  时 长:54:02
  类 型:舞台艺术片
  《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在1976年2月摄制的彩色音乐片,由老导演王苹和黄宝善共同导演。独唱马玉涛、贾世骏、马国光、王克正,领唱耿莲凤、杨亦然、王伯华,朗诵王信民、梁红,指挥唐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政治部歌舞团和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共同演出。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
  这部组曲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热情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其中的许多唱段家喻户晓,传唱至今。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艺术成就

  1976年拍摄的这部电影,不是简单地把这组声乐套曲搬上银幕,而是加入了很多电影化的表现手法。众所周知,把歌曲改编成电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仅仅因为歌曲有其抽象、象征的艺术特点,而且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政治压力,要想把组曲所具有的艺术水平形象地表达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本片基本达到了画面与歌曲的完美融合,二者水乳交融,这和导演精巧的艺术构思是分不开的。
  首先,电影加入了很多实景,使极端抽象化的歌曲得以有具象的景物来烘托,达到寓情于景的作用。采用实景与布景相结合的手法,加入江水奔腾的镜头,巍峨群山的镜头,梅花盛开的镜头,还有打仗时燃烧的烟火,甚至采用了一定的故事情节来烘托歌曲。
  另外,为了避免画面的呆板枯燥,导演根据歌曲精心构思了画面的运动方式和景别,而且根据唱词和音乐的节奏剪切画面,尽量使画面节奏配合原曲的节奏。
  演员调度也是本片的一大创新。本来一部组曲没有必要有那么大幅度的演员调度,舞台表演的空间也限制着演员的表演空间。在电影中,导演充分利用镜头的优势,使得演员走位灵活,更好地发挥了演员的表演潜力。

1976年,是中国翻天覆地的一年。1月8日,周恩来在京病逝,终年77岁。4月5日,人民群众为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掀起“四五”运动。7月6日,朱德在京逝世,享年90岁。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二十四万多人死亡,十六万多人受伤。9月 9日,毛泽东在京逝世,享年83岁。10月5日,中共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人召开秘密会议,决定逮捕“四人帮”。 10月6日,“四人帮”被逮捕并接受隔离审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0月21日,北京150万军民举行声势浩大的庆祝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 的伟大胜利。

  197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不顾“四人帮”的阻挠,决定复排《长征组歌》。演出结束后,有关领导又指示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此基础上拍摄电影,因此现在所有《长征组歌》的DVD、VCD和CD基本上都是 1975年的版本,它可称之为《长征组歌》历史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版,也是一直关心、热爱、支持着《长征组歌》的周总理生前看到的最后一个版本。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在‘文革’期间,中国的文艺只有8个样板戏,人民的精神生活十分匮乏,而《长征组歌》的复排演出无疑如甘霖滋润了人们久旱的心田,伟大的长征再一次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励了革命斗志。更重要的是,组歌的再次唱响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光亮,相信阴霾很快会散去,希望就在前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多少文艺作品可与《长征组歌》媲美!”

  1976年1月,《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拍摄完成,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给予当时的国人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25 16:58 , Processed in 0.02421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