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4194|回复: 27

夜观京剧《下鲁城》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1 23: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昨日,中国第五届京剧艺术界在济南隆重开幕。近期是济南广大戏迷的狂欢节,我家就有一位戏迷整天如痴如醉呢。

 

今日读报上的介绍,对北京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下鲁城》颇感兴趣。楚霸王项羽是我小时崇拜的大英雄,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令人扼腕,易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令人刻骨铭心。可我怎么就不记得有项羽死后刘邦送其灵柩回曲阜的一段呢?!

 

晚饭后,兴致勃勃,迎着雨后清凉的微风,踏着雨后湿润的路面,漫步至4站路之外的历山剧院,等了张退票,呵呵,非常的超值:原价180,现价25!

 

没想到雨后仍会有这么多戏迷来到剧场,几乎满座,看来稀饭国粹的还是大有人在啊!《下鲁城》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弘扬了华夏传统美德 ,我这感情脆弱的人被感动的泪流满面,热血沸腾。

 

该剧的题材选自《史记》,剧情讲述项羽自刎乌江后,汉军席卷江东,楚地望风请降,惟有项羽生前的封邑——鲁城(今曲阜)军民在项伯带领下,坚守拒降。刘邦欲率十万大军屠城,后在吕雉与张良劝说下,化装为商贩亲探鲁城,惊讶地发现军民全无末日将至的恐慌,被礼仪之邦百姓舍生取义、诚实不欺的高风亮节深深打动。交战之日,鲁城军民抱着必死的决心严阵以待,却见汉军缟素而来,刘邦率众文臣武将簇拥环护着西楚霸王项羽的棺椁来至城下,项伯要求其答应一件事便可投降:射其三箭,结果第一箭射断大旗,第二箭射掉头盔,第三件射中心脏,却是一只无头箭——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和谐美满大团圆。

 

 全剧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戏剧冲突交错起伏,人物刻画性格鲜明,唱念词语文采斐然;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亦庄亦谐的机趣,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出和平仁爱、诚信和谐,以诚化人、以德安邦的追求。舞台色彩选用玫红、亮蓝、明黄、橙黄、白、黑等几种颜色,大色块地烘托古代战争的背景,刻画人物性格,大开大合、大起大落间将整个戏做得饱满,好懂、好看,场内多次响起热烈掌声与喝彩声!可算是一次话剧(该剧导演曾做过话剧导演)与京剧、现代与传统的交融碰撞,有许多舞台元素的新突破。 

 京剧是听觉的艺术,更是角儿的艺术,该剧主演阵容十分可观:

著名余派老生杜镇杰扮演的刘邦颇具帝王气象;

最当红的张派名旦王蓉蓉扮演的吕雉则有一种举重若轻的从容;

特邀上海京剧院风头正健的裘派花脸安平扮演的项伯流露着“但愿一点慈悲念,挽回天心化平安”的悲悯情怀;

著名老旦翟墨扮演的老妪则代表鲁城人做了“从来战乱百姓苦、乱世苍生如蝼蚁”的血泪控诉;

而张良的扮演者奚派老生张建峰,更是将奚派雅而不俗、曲径通幽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晚过的很充实!

 

期待27日天津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郑和下西洋》!

 

感兴趣的朋友们,我们一起去等退票吧!

 

[ 本帖最后由 一苇 于 2008-10-27 18:38 编辑 ]
Img260061330.jpg
发表于 2008-10-21 23: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江东指的哪里呢?

 

还有楚汉之争的几处地名:下阫、彭城、小沛、灞上、垓下都是现在何处?

 

 只搜到第一处,其余的明天再找,哪位朋友帮忙解答啊?

 

 资料:项羽自刎的乌江不是今天贵州的乌江,是个地名,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长江边上。此处的江指长江。关于安徽的乌江,可以参看http://www.ahwj.gov.cn/

 

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因为叔父项梁杀人,带他避居吴中(今苏州)。长江自九江合流以后,大体上是自西南向东北流的,而且更偏南北向一些,至南京城下始绕而东流。所以说江东、江左一般都是从长江自九江至南京一段的地理视角出发的,而和县正在其中。从这一视角看来,吴中自然是江东无疑了。

 

 关于今江苏南部一带,从江表、江左、江东的称呼逐渐改称为江南,说明了我国政治中心东移、北移的过程。从西安、洛阳看,南京是偏东的,所以说“晋室东渡”。从北京看,就只能用“江南”而不能再用“江东”了。

[ 本帖最后由 一苇 于 2008-10-21 23:5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21 23: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发表于 2008-10-22 00: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年代:汉
作者:项羽
作品:垓下歌
内容: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作品注释
注释:

英雄末路的挽歌。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实际上成 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他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 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匹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即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能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骓-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 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骓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答:他之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骓,至于别人,对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他们的和中背对他的成败起不了多少作用,从而他只要注意骓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是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一击。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崐讨的一位美人-虞-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崐”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

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使人欢喜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

(章培恒)
引自"国学网站"

诗 歌 篇 名 。 项 羽 作 。 宋 郭 茂 倩 《 乐 府 诗 集 》 题 名 为 《 力拔 山 操 》 , 《 文 选 补 遗 》 题 为 《 垓 下 帐 中 歌 》 , 冯 惟 讷 《 古 诗 记 》 题为 《 垓 下 歌 》 。 《 史 记 》 载 西 楚 霸 王 项 羽 被 汉 军 困 于 垓 下 ( 今 安 徽
灵 壁 南 ) , 兵 少 粮 尽 , 夜 饮 帐 中 , 自 知 败 局 已 定 , 乃 慷 慨 悲 歌 :“ 力 拔 山 兮 气 盖 世 , 时 不 利 兮 骓 不 逝 ! 骓 不 逝 兮 可 奈 何 , 虞 兮 虞 兮奈 若 何 ? ” ( 羽 有 美 人 名 虞 , 骏 马 名 骓 ) 唱 出 了 气 盖 一 世 的 英 雄 之士 穷 途 末 路 的 悲 慨 , “ 慷 慨 激 烈 , 有 千 载 不 平 之 余 愤 ” ( 宋 朱 熹语 ) 。
发表于 2008-10-22 09: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大姐家还有位戏迷啊,呵呵,我看了 下鲁城的故事简介了,更明白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了。
发表于 2008-10-22 1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大姐真乃博古通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也:_y024ll
发表于 2008-10-22 11: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喵喵果酱,偶只是稀饭浮光掠影看看历史而已,!

 

观此剧促使我细读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与鲁城军民结局如下: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原文在此: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7.htm

 

 

又及:项王死时年三十一,项王墓在济州东阿县东二十七里,穀城西三里,已毁坏,有碣石‘项王之墓’

[ 本帖最后由 一苇 于 2008-10-22 11:30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22 11: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晴骑车雨读书 于 2008-10-22 09:48 发表 一苇大姐家还有位戏迷啊,呵呵,我看了 下鲁城的故事简介了,更明白 刘邦为什么能成功了。
昨晚饰演刘邦的老生演员杜镇杰是山东人,把刘邦的市井气、帝王气都表现出来了,演的很不错!另外,北京京剧院50%以上的演职人员都是山东籍呢,故事也发生在山东境内,历史性的巧合哦。 [ 本帖最后由 一苇 于 2008-10-22 11:35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22 13: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苇大姐去了吗? 等有时间也去门口捡个便宜 等张退票看看,呵呵
发表于 2008-10-22 13: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姐还是京剧票友,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24 01:23 , Processed in 0.030851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