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1104|回复: 7

百万知青的婚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9 1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百万知青的婚姻

                       (文章网上提供北京时间: 2009-7-8 22:34:43)
  “文革”后期,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遇到了婚姻问题。上山下乡的特殊场合,使这个问题成为纠结着诸多矛盾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记述了百万知青的婚恋生活。

提倡“晚婚”
  1970年5月1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贫下中农积极教育插队知识青年,正确处理婚姻问题,劝导他们实行晚婚的消息。文中,是否坚持晚婚,被耸人听闻地提高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加以认识,而一些地方出现的早婚苗头则被斥责为“阶级敌人”破坏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股“妖风”。
  197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接见参加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时,周恩来明确指出:“计划生育,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分不开。城镇青年下去以后,要做模范。”他还特别夸奖女知青代表徐敏光是晚婚的“模范”。徐17岁时还乡务农,此时已经28岁,还没有结婚。周恩来指出:晚婚,计划生育,下乡青年提倡,造成风气,更有力量。
  1973年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上,主持者在周恩来的指示下特意邀请了老知青典型邢燕子、侯隽到会,向她们征求意见。她们发表看法说:一般情况,知识青年下乡3年就可以生活自给。但一到结婚年龄,就又有困难了。在知青小组集体里凑合能过,从集体户出来,要另外安家,盖房子,买家具,需要不少钱。她们还根据当地情况算了一笔账,一个下乡青年,建房一间要用400元(材料按国家价格,用工由队里摊派,不管饭);小农具、生活用具、家庭副业铺底约70元;伙食补助第一年大约100元;第二年大约三四十元;到结婚安家时,补助几十元;再加上书报、医药费等,每人约需700元左右。邢、侯的估计似乎乐观了些,对一大批被安置到贫困地区插队的知识青年来说,下乡3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并不足以改变他们窘迫的处境。即便如此,她们的估计有助于说明,下乡青年在头几年里是不具备成家立业的物质条件的。
  “反潮流”典型白启娴
  尽管在1973年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上,有关人士还在积极提倡“晚婚”,但第二年年初,新闻媒体对知青婚姻基调却发生了显著转变,转变的开端是由白启娴投诉报纸引起的一场风波。
  白启娴原是河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1968年被下放到河北省沧县阎庄公社相国庄大队“插队落户”,1972年与同队一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仓促成婚。她努力适应由大学生向农妇的角色转变,烧火做饭、喂鸡饲鸭、操持家务、侍奉公婆、生儿育女。丈夫虽为人厚道,但不乏根深蒂固的夫权观念,无故挨丈夫的打很快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她的婚后生活毫无美满可言,也不断遇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
  1973年底,在一次口角中,与白启娴同在公社执教的一名教师将这起婚姻说成是个“丑(闻)”。白在盛怒之下连写几封信寄给各家报社。信中称:“有人说嫁个农民没出息,依我看,那种贪图个人享受,看不起嫁庄稼汉的人最可卑”;“有人说,落在农村没前途,我坚信在广阔的农村奋斗终生大有作为,前途无量”。为了驳斥各种非议,她不惜美化自己并不如意的婚事,将偶然凑合的婚姻说成是“决心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自觉行动。白启娴的信适逢其时,当时以江青为首的极左派领导人竭力推波助澜的“批林、批孔”运动刚刚拉开帷幕,正需要造就白启娴这样的 “反潮流”典型。
  1974年1月27日《河北日报》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为通栏大标题,发表了她的来信和《编者按》。《编者按》吹嘘她的信是“一篇生动的批林、批孔和进行路线教育的好教材”,并“希望涌现出更多的敢于与地主资产阶级的旧思想、旧传统观念决裂,敢于反潮流的人物,这对于反修、防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其深远意义的”。不久,《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她的事迹。
  随着白启娴名声鹊起,全国各地竞相树立自己的“白启娴”式人物。意味深长的是这些人物为清一色女性,而且大多是在下乡头一两年就嫁给了当地农民。本来招致非议的人生抉择却成了赢得种种美誉桂冠的政治资本。宣传喉舌关于知青婚姻政策的重心迅速由倡导晚婚转向鼓励知青在农村结婚。
  禁欲主义幽灵在游荡
  下乡青年对待婚姻的态度,除了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外,还受着诸如生存条件、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左右。就绝大多数知青而言,在下乡的头几年,一种风靡的观念是:优先考虑个人问题与革命的大目标是格格不入的。许多青年憧憬的是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献身,认为沉湎于个人的卿卿我我,意味着失去献身的资格。禁欲主义的幽灵肆无忌惮地在青年中间游荡。于是,紧闭初开的情窦,将求爱者一口回绝者有之;将热情的情书交给领导者有之;将隐秘的情爱之火熄灭在革命祭坛前者亦有之。
  生产建设兵团政治环境也助长了禁欲主义的弥漫。有的连队自定土政策:掌灯后男女青年接触,必须有“领导”陪同;有的干部专门稽查男女知青幽会,私拆情书,并拿到大会上宣读,作为“阶级斗争的反映”,或者扣上“侮辱妇女”的罪名。对人权的公然践踏,时常激化矛盾。有的青年不堪其辱,逃出境外;有的万念俱灰,走上绝路。
  知青与农民结合苦果多
  数年过后,下乡知青的生活态度变得越来越实际,对个人的终身大事虽或处理谨慎,对他人的婚姻已颇能宽容和理解。与此同时,官方政策由提倡晚婚转为积极支持青年结婚。
  知识青年的婚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双知青类型(夫妇双方均为知青),知青与农民类型,知青与国家职工(军人)类型。
  在三种婚姻类型中,知青与知青共结连理一般具有较为坚实的感情基础。但农村艰窘的生活却给这种“理想的婚姻”蒙上浓重的阴影。许多知青婚后只有菲薄的收入,经济上无以自立。若再生儿育女,对捉襟见肘的生活无异于雪上加霜。
  知识青年与农民的结合在全部婚姻中涉及面最广,酿成的苦果也最多。白启娴扬名后,地位陡然变化,先由地委书记介绍入了党,继而被增补为第4届全国人大代表,擢升为河北省知青办副主任,地区文教办副主任,公社党委副书记。白启娴的归宿是可悲的。 “文革”结束后,她调到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任副主任。1982年11月煤气中毒致死,年仅39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7-9 11: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错误决定,毁了无数人的人生。
发表于 2009-7-9 1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时期的浮夸风,直接导致目前诚信体制的缺失与道德标准的沦丧。
发表于 2009-7-9 16: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知青是哪一年下乡,在什么地方。我是74年下乡的
发表于 2009-7-9 17: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知青是哪一年下乡,在什么地方。我是74年下乡的
一琅 发表于 2009-7-9 16:14 http://www.brobike.com/club/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是1966年4月支援青海边疆建设的兵团。
发表于 2009-7-10 14: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右边一些字咋看不到啊?66年4月我刚出生不久呢.
发表于 2009-7-11 09: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错误决定,毁了无数人的人生 ,同时也造就无数人幸福姻缘!


一切一切都是上苍安排、命中注定!
发表于 2009-7-18 16: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如浮云,来去匆匆,顺者乐,逆者苦,知者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24 01:46 , Processed in 0.032022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