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3143|回复: 24

2008.10.03探访张夏四禅寺--双泉庵--王家泉摩崖造像--游览晓露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 18: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P> 20081003 009.jpg 四禅寺―――原名永庆寺、土窟寺、四禅寺。隋、唐时称土窟寺,位于张夏镇驻地东北2.5公里处。唐宋建有宏大的“万菩萨殿”一座。</P>
<P>该寺创建年代不详,从现有唐碑看,建寺较早,唐朝时较兴盛;唐朝时与玄奘齐名的高僧义净于贞观十九年,年方8岁就在土窟寺(后来改为四禅寺)出家,研习《法华经》。贞观22年(646年),受具足戒,正式成为一位僧人。公元665年12月9日,李治、武则天抵达齐州,19日到四禅寺,义净接待了这两位贵人,并给他们讲经论禅,懂佛教经、律的武则天,对义净的才学极为赞赏,义净为研究佛学先后在洛阳、长安等地求学,研习各家经典,然而在各执一辞的诸学说前,他所产生的疑惑也跟着佛学修为的增加而越来越多。最直接明了的解决方案无疑是去佛祖出生的国度一辩真伪。于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仰慕法显大师和玄奘大师的高风,义净毅然从香港登船,赴印度求法巡礼。至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又回到洛阳,前后共二十五年,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义净历尽千辛万苦,带回真容圣像一尊,佛舍利三百粒,梵文佛经四百部。为了欢迎求法归来的义净大师,大周女皇武则天亲自率领朝廷文武百官,在东都洛阳东门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典。随后,敕封义净大师“三藏”之号,设立翻译佛经的译场,请义净大师为译主。新经译出后,武则天又亲笔为新经写了《大周新翻圣教序》。几年以后,中宗李显复位,改“周”为“唐”。朝廷仍然很重视佛经翻译,义净大师仍然是大唐国立译场的译主。译场以左右丞相为监译,聚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有来自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义学高僧、学者,还有二十多位朝廷遴选的饱学之士。到印度取经不容易,正如义净大师诗中所说的那样,“去人成百归无十”──比九死一生的风险还要大!但翻译佛经也不容易,如来大法,奥妙无比,岂可等闲视之?义净大师深知翻译佛经的责任是如何的重大。他以完全的献身精神和十年留学那烂陀的学养从事翻译,孜孜不倦,一丝不苟,不敢稍有懈怠!公元七一三年,义净大师为求法译经,造福于东土,耗尽了他的心血,在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溘然而逝。身后留下了新译经、律、论一百零七部,共四百二十八卷。这些新经以有关戒律的经典为主,填补了汉译佛典的空缺。此外,义净大师自己还写了五部著作,如《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等,也都是大师的精心之作,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公元九八二年,北宋赞宁法师奉旨编撰《高僧传》,辑录到唐高宗为止的《续高僧传》以后的名德事迹,义净大师为赫然入传的第一位!历史上中国的高僧很多,但既赴印度求法,又回国有大量的译传,被后代尊为三藏法师、翻译家、旅行家的,则只有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使人感到欣慰的是,历史没有忘记这两位大师:盛唐长安遗留至今的,只有义净大师的大荐福寺小雁塔和玄奘大师的大慈恩寺大雁塔。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两座宝塔仍然雄伟挺拔地屹立着,彷佛是义净大师和玄奘大师两位巨人的身影,又象是两座硕大无比的无字丰碑!义净死后,部分佛骨运回土窟寺和灵岩寺,至今在四禅寺和灵岩寺义净禅师的真身塔尚存。四禅寺到北宋前期还具规模。有《唐四禅寺万菩萨像记》碑碣一通,赵子馀撰,林混元八分书,天宝十一年立;唐中宗李显撰,唐奉一书八分书《大唐中兴圣教序碑》一通,神龙三年五月立;有宋代经幢一座,对佛教史和地方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寺内有“五柏三槐”著名景观。<BR> 20081003 006.jpg </P>
<P> 20081003 007.jpg </P>
<P>&nbsp;</P>
发表于 2008-10-3 18: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家休息了一天  下午出去转了一圈  在家闷着好难受 真的好羡慕你啊  看来以后也要自己多多出去单溜啊
发表于 2008-10-3 18: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P>史料载:双泉庵系四禅寺下院,建有通明阁,观音殿,戏台,僧舍等数十余间,高低错落,玲珑别致,曲境相联,查阅南宋赵明诚著《金石录》一书所述,该庵刹约建于隋唐年代,历千余年灾乱浩劫,除十余幢碑碣尚存外,其它建筑物几成废墟。目前,山门、观音殿和南配殿,棵宇行路,残垣犹在,在观音殿正门两侧立有雕石廊柱,上刻“花雨缤纷,双树枝头联贝叶,香云缭绕,昙华影里放金光”墨迹古朴凝重,不知何人所出,殿前有两株千年古柏,长势参天,传说南边那株曾落过凤凰,其木板有凤凰影纹,极其珍贵,在某年有人趁正月初八日香火庙会之际,挖去树心盗走木板,至今树干上的条痕仍在,古柏两侧各有一眼水井,透过石层,在庵下涌为两股山泉(佛殿泉)双泉庵因而得名,泉水甘冽,沁人肺腑,水从两幢龟趺碑的口中流出,涓涓细流,长年不断,注入一大水池中,这里还有一段轶闻:说某年夏夜,酷热难当,月光下,众尼姑在池中洗浴,发现不远处的松树丛中有人偷窥,遂将其擒获,捆住手脚投入一枯井中,次日晨,井内人不见,只有井台上留诗一首“我乃天竺一罗汉,受命来此把经传,无端受辱投井内,再想沐浴难上难。”众尼姑赶紧到水池一看,果然池水干枯,从此无法洗浴。</P>
<P> 20081003 026.jpg </P>
<P> 20081003 020.jpg </P>
<P> 20081003 019.jpg </P>
<P>&nbsp;</P>
发表于 2008-10-3 1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观音殿北侧东坡上,嵌有“宗法石”一块,系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菊月中浣泐石,由该庵第十六代住持僧心现暨徒源员所立,上刻: <BR>“普觉妙道,法海淇深,性本清净,智慧明心,<BR>源宗通晓,自悟成真,寂乐得常,永远乾坤。” <BR>共三十二字,可惜此碑现已丢失。从此沿石阶曲折而上,便是通明阁旧址,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举目嘹望,烟云凝聚,蔚然深秀,令人赏心悦目,废墟前有一幢“重修通明山双泉庵碑”系清朝康熙四年(1665)季春所立。碑记中说:“阁前有涌绿喷珠,名曰双泉,钟山之秀,钟山之灵,尽萃始斯矣,昔贾岛有咏林泉诗,其辞曰:“山色推窗看,泉声隔殿闻,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非既此景也?”碑记中记载时任长清县正堂杨弘业曾来此地游览,赞曰“岫色与钟磬而共芳,林枫偕乐声以同清,今日之双泉庵,非犹旧日之双泉庵也。”</P>
<P> 20081003 027.jpg </P>
<P> 20081003 023.jpg </P>
<P> 20081003 028.jpg </P>
<P> 20081003 030.jpg </P>
发表于 2008-10-3 19: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P>张夏王家泉摩崖造像——位于张夏镇王泉村东南800米处的山峪里,其造像分别开凿于北山腰之阳,南山腰之阴,均为自然岩洞略加工而成。朝阳洞佛祖像高1.07米,迦叶、阿难佛高0.54米;五十三参是指“53位善知识在义净的带领下参拜紫竹林”之简称,53尊佛像群为小佛龛,其中大雕佛像是唐三藏义净法师,两小佛像是其助手;之南为义净法师去印度前的六位恩师;又南为义净与三位去印度取经的徒弟。背阴洞内刻有随义净法师取经的悟空座像,(悟空,俗称雷公,为气象大师,又武功盖世,是义净取经途中的得力助手)并刻有人和动物、武士像、天象图。造像为唐代遗物,现保存尚好。<BR>我离摩崖造像约一公里的地方前面没有路了,荆棘杂草漫山遍野根本没有路。主要是车子没有安全保证,我只好原路返回。<BR>有时间再约战友同去探访</P>
<P> 20081003 005.jpg 20081003 011.jpg 20081003 012.jpg <BR></P>
发表于 2008-10-3 1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P>&nbsp;&nbsp;&nbsp;&nbsp;&nbsp; 晓露泉在张夏积家峪,位列新七十二名泉之六十八位,灵岩外八景之一,传说由晨露凝集而成,故名晓露泉。</P>
<P>晓露泉石洞中。洞深4米,宽、高各2米。水自洞内岩孔涌出,流进井形池中,再由暗渠伏流洞外石砌方池。水盛时溢出池外,沿山沟,穿过农田、果园,蜿蜒向北,流入石店水库。</P>
<P>此泉附以老树古藤,崖上生一古柏,上附一青藤,皆逾数百年。树下砌石为洞,高可及人。洞前为池,池前为河,水流如带,蜿蜒远逝。低首入洞,深几尺,闻泉声泠泠,洞底泉上覆一石板,凿为圆洞,为村民汲水所用,洞沿有几道绳索磨锯的深迹,可见取水者之多,时间之久。泉自洞底潜流入池,经一石雕龙头喷涌而出,如鸣钟磬。池壁刻有蒋维崧先生篆书“晓露泉”三字,古朴优雅,池水碧绿。</P>
<P> 20081003 037.jpg </P>
<P> 20081003 038.jpg </P>
<P> 20081003 039.jpg </P>
<P> 20081003 041.jpg </P>
<P> 20081003 044.jpg </P>
发表于 2008-10-3 19: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P>长清区张夏镇积米峪村;我到这个村子车子停下路码表显示66。66多么吉利的数字。</P>
<P> 20081003 045.jpg </P>
<P> 20081003 033.jpg </P>
发表于 2008-10-3 19: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是全程骑上这座山</P>
<P> 20081003 046.jpg </P>
发表于 2008-10-3 19: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玉堂是那个呵?是干么的?书法家?卖字地?</P>
<P> 20081003 048.jpg </P>
<P>&nbsp;</P>
<P> 20081003 049.jpg </P>
发表于 2008-10-3 22: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青大哥好厉害,今天回程走的九重天?可找到葡萄湾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6-26 06:35 , Processed in 0.029540 second(s), 2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