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3393|回复: 10

周杰伦中国风歌词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12: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一、东风破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 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发表于 2008-10-10 12: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风破的“破”指的是一种调,即宋朝所谓的“曲破”,根据《宋史.乐志》记载太宗亲制“曲破”二十九曲,又「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宋朝江浙一带(江南)盛行这类琵琶曲,多填词而唱,后期演变为词牌。《东风破》歌词当然并非严格定义下的词牌,它只是仿古词牌名所做的一首歌。唐元稹《琵琶歌》:“月寒一声深殿磬,骤弹曲破音繁并。百万金铃旋玉盘,醉客满船皆暂醒。”就是形容琵琶弹到入破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速的情形。东风破副歌第一句“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意指用琵琶这种乐器弹奏一首名为东风的曲破。
发表于 2008-10-10 21: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儿子向我推荐他的双截棍,哈哈。勉强听了一遍,充满歉意的跟儿子说:一个字也没听懂!但是后来开始喜欢周董的第一首歌便是这个《东风破》,有个了解我的同事推荐的,说是你不稀饭双截棍未必一定不稀饭周杰伦,试试看,听听东风破你一定会稀饭,哈,果然如此!然后嘛就是《黄金甲》与《青花瓷》了,都喜欢,小周同学还是满传统、满有文化底蕴地!:tk_16 [ 本帖最后由 一苇 于 2008-10-10 22:5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0-10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杰伦—《青花瓷》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芭蕉帘外雨声急,
青花瓷里容颜旧。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feb4b18a53f5e5689e2fb496.jpg
235208.jpg
235210.jpg
235211.jpg
5768b3cd44fa4f0701e92895.jpg
67a29a837b278887f603a691.jpg
51599617411d9c47f2de3225.jpg
发表于 2008-10-10 22: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优雅、素朴大方的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 本帖最后由 一苇 于 2008-10-10 22:47 编辑 ]
x8d2ot3g4xpe.jpg
ddba5bfa49ce6973034f5695.jpg
e7e41fb2a90280b0d9335a90.jpg
f9bf09d9d00e732233fa1c9a.jpg
3bb224874209ab30c65cc3d1.jpg
发表于 2008-10-10 22: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填词人方文山对歌词的解释:

  
首先跟亲爱的网友们分享此次填写杰伦新专辑里这首“青花瓷”的创作过程。前一阵子我认 识了几个鉴赏古董艺术的朋友,在与他们时而青铜、时而宋瓷、时而明清家具等横跨千年谈古论今的聊天中,触发我想用那些传世的中华艺术品来当歌名的动机。当 时第一个想到的是青铜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时期开始铸造的青铜器来做为歌名,以青铜的厚实来象征爱情的坚真;以千年斑驳的铜锈来比喻世事的沧桑;以器皿上难 解的铭文来阐述誓言的神秘。但刚开始落笔时却发现杰伦这首“青花瓷”的曲调温柔委婉、淡雅脱俗,以至於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烟雨江南的画面。又因当时的青铜 器也同时制作成杀敌的兵器,这显得“青铜器”这三个字太过厚重笨拙,充满厮杀的硝烟味,于是尚在构思中的歌词尚未落笔便已放弃。
  后来我再选定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汝窑瓷,主要是因为它的珍稀度。因为战乱的关系,与釉料配方与 烧制过程的窑变等因素,全世界现传世的汝窑珍品竟只有70余件,堪称国之重宝,弥足珍贵。但问题又来了,因为纯正上品的汝窑,只有一种颜色,就是“天青 色”,完全没有任何花俏的纹饰,而且造型简单素雅,在我看来犹如现今极简主义大师的作品,虽有一种朴素的内涵,与经久耐看的质感,但总觉得不足以形容诡谲 多变,爱恨兼具的爱情。虽然最后还是没有用汝窑当歌词名,但我在收集写作资料的过程中,却因为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词句,触发我灵 感而写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此话据传语出宋徽宗,因当时的汝窑专供宋皇室使用,而窑官将汝窑瓷烧制完成后,请示宋徽宗为其色定名时,徽宗御 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此后,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的颜色名。(此句另有一说为五代后周柴世宗所说)但后来我还是放弃用汝窑当歌名,除 了因为它的特性不适用於缠绵悱恻的爱情外,汝窑的名字也稍嫌不够凄美。几经转折,最终歌名才确定用初烧於唐代至今已绵延一千多年为中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 销艺术品—“青花瓷”。当初当我确定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歌词后,没多久就又顺手写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於是副歌第一行的关键词即孕育而生:“天 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词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出现的,它必须耐心的等待一场不知何时会降临的雨,才能够在积云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 颜色出现。因为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过来说,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还有,之所以用“烟雨”,而不用“下雨”,则纯 粹是因为烟雨的意境比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烟雨”此句来对仗较为白话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连用了二个“等”字,是为来强调爱情里最无力的无奈就是 “等待”。换个散文式的说法就是:“那天气的变幻莫测,那里是我们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纯净被雨洗涤过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骤雨自然的停,就 如同我也只能被动而安静的等待著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你。”这首青花瓷里还出现“芭蕉”这个歌词里较不常出现的植物,实在是因为个人对“芭蕉”这款植物的莫 名喜爱,情有独钟。就像椰子树会让人联想南台湾,棕榈树等同於热情的海滩,仙人掌的场景则理所当然在沙漠一样,不知怎地,对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会联 想起宋词中烟雨江南里的苏州林园。如李煜的长相思里就有“……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其实你只要仔细观察宋词里常出现的植物, “芭蕉”出现的频率还颇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为自己的别名,这又让芭蕉这植树增添些文人气质。
  还有顺带一提的是“惹”这个字在歌词中的用法,是我从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谒语:“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 没有“惹”来的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比较具侵略与戏剧性。也因此,我用“门环惹铜 绿”,而不用“门环染铜绿”;还有另一句歌词我也是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遇见”你”是同样的道理。其实在 “南拳妈妈”的《花恋蝶》中我就已经用了“惹”这个字,在第一段歌词里“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我用“屏风“惹”夕阳斜”来表示夕阳西 下时因屏风的阻挡斜射进屋内的光线,而不用“屏风“遮”夕阳斜”。
  最后,关於“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的词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赘语的解释一下;一场大雨后满园的 翠绿,空气里充满湿润的水气,芭蕉叶上滚动著晶莹的雨滴,此时此景,最是诗意;还有那历经风霜风吹雨打后,依旧镶嵌在门板上只是多了些锈蚀斑驳的铜环,最 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段文言词句以景入情,然后再承接较为白话的下一段“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以为对仗。因为芭蕉与门环都是静 态的实物,只能被动的等骤雨,等岁月侵蚀后慢慢氧化的铜绿;但人称代名词的“我”却跟芭蕉与门环不一样,因为“我”是可以自由移动的,於是我偶然间经过江 南小镇邂逅“惹了”你,并不是被动的等你了,而是主动的去认识你。所以虽然同样都是用动词的“惹”,但其主动与被动性却迥然不同,而且在这段词里我一连用 了三个“惹”字,字义相同,用法却不同,饶富趣味。总之这首歌写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编辑本段☆歌曲评论

   从《东风破》里的“一盏离愁孤灯伫立在窗口”到《发如雪》中的“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伤“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 白”,离恨是歌者永恒的主题。《青花瓷》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在于这种离愁别绪被描写得更加婉转细腻,隐藏得愈加含蓄而韵味别生,仿佛青橄榄在口,可以慢慢 回味。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 典雅,清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 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
  在《青花瓷》里我听到了《东风破》里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淡淡的哀愁,听到了《发如雪》里前尘后 世轮回不息般轻轻的喟叹,也听到了《千里之外》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甚至听到了《爱在西元前》里风化千年而精魂不死的爱的誓言……心中五味陈杂, 漫天的思念翻滚如潮,而耳旁却依然只是轻轻淡淡的吟唱而已,云淡风清。
  《青花瓷》里最感人的一个字,我以为是这个“等”字。
  一个“等”字,唱尽多少无奈和惋叹。这一等,是无望的等,是来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 曲中却只用淡淡的语调唱来,再平常不过,仿佛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简单;等待的时候,可以看书写字,可以吟诗作画,可以赏花弹琴,只是时时不曾忘记等待的 人。痛苦吗?不,《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来满腹的离愁别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爱别离又怎么样呢?众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的心情,不如就当 此生的相遇,只是为了来生的重逢埋下伏笔,这样想来,不禁释然。就算不能再相遇,也应当感恩曾经那惊鸿一瞥的际遇。谁能凭爱意将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 一样。
  至少,我们能够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江南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
  芭蕉帘外雨声急,匆匆而过的是时间;
  青花瓷里容颜旧,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的美丽,永远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赏,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
发表于 2008-10-10 22: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种解释

  第一段其实已经清晰地说明了歌词所描述的对象,“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 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 从文笔和选用的意象来看,开首直叙,并不词藻华丽,但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去到”是典型的台湾的说法,改成“去了”更符合内地的 语言习惯。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有人误认为“天正在等烟雨”等说法, 是因为对青花瓷还缺少一定的了解。“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 看,其实主要是湿度)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 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 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 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我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 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 美丽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 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 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 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了。

好美的意境啊,真的是令人陶醉: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fc5e5f34df876858251f1480.jpg
发表于 2008-10-10 22: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众说纷纭啊,百家争鸣。且看第三种解释,
转帖:
【曲中所藏有的爱国秘密】
  先来看歌名:青花瓷。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首歌的主题而已。但是,请看英文: china!这是什么?是中国!外界说周杰伦不爱国的舆论已经把周杰伦逼急了,而正面交锋则只会给杰伦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周杰伦和方文山设下了一个“伏 笔”,用歌名表达爱国之情,而破解秘密的任务,就交给我们,交给了杰迷。
  如果说,这只是周杰伦卖弄中国文化的一个介体的话,那这里还有证据。
  一句一句分析。因有不少歌词是描写青花瓷的,所以要把抒发情怀的歌词细细品味。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 笔至此搁一半。”第一句是描写青花的颜色,主要是为了说明后面的花。这里的花是牡丹。就可以思考了吧!大家都知道,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而青花瓶上的花大多 是梅花或菊花,牡丹自然是有,但确实不多!若是说“梅”或“菊” 都是单字的花,搭配不方便的话,再看看下面。“心事我了然”?什么心事?大概就是祖国统一吧!否则,前面干吗要用不常见的牡丹呢?最后,“搁”和“隔”是 谐音,所以就可以看成“隔一半”。什么是“隔一半”的东西呢?当然是祖国了!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 方。”被私藏的韵味是什么?想一想也能知道,就是台湾民众渴望的统一啊!至于为什么含苞待放,大概因为这即将成为事实了吧!后面表达了爱莫能助的思想,毕 竟是他去不到的地方嘛!台湾那里戒备森严,去了就会说搞T独,当然不能随便了!这也诉出了杰伦心中的无奈……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 如绣花针落地。”我知道,那“锦鲤”是中国国旗的美丽图案;“宋体落款”是字正腔圆的汉字文化;“隐藏千年秘密”是属于中国千年的台湾岛;而“极细腻”又 是一种密码的暗示!真是字字玄机,句句真理呀!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 去。”看到了?江南说的是长江南岸,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而且,中国江山美如画,那美丽的泼墨山水画说的就是中国!只可惜,在台湾政 府,中国似乎是要被从他们的地图中抹去的部分!这里,表达了周杰伦的愤慨之情!

  最重要的,是副歌部分: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的是什么?是歌名:青花瓷,也就是中国!要知道,中国与台湾的关系不好,而人民能做的,只有等,等待台湾政权回归中国!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江”?仅仅是江吗?江最终将流入大海的呀。所以,这里的江代指大海!这样就好说了!中国内地和台湾仅有一个海峡相隔,却遥遥不见,相隔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你”还是中国。看来,周杰伦已经为回归祖国做好一切准备了!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月亮能映到海里,打捞起月色就将海水打捞起来了。海峡小时,两块陆地连成一片,也就是一家人了!晕开了结局?看来结局一是确定的,就是时间问题了。就像打捞海水,没有尽头!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中国自顾自美丽?肯定不是!而是台湾像中国!不是像,是是!
  但是马未都在他开在新浪上的博客中评论此歌的末尾还写上了这么一段话,也许可以表示他的意思:不管如何,青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众情人,周董将七百年来的大众情人描眉画眼,重新打扮一番,推至春晚前台,功不可没。
发表于 2008-10-11 17: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种解释真有趣,跟刘心武的讲解红楼梦有的一拼——太牵强了
发表于 2008-10-11 2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悉尼 于 2008-10-11 17:36 发表 第三种解释真有趣,跟刘心武的讲解红楼梦有的一拼——太牵强了
我怎么觉得很像曳仄,三绕两绕,总能把话题扯到吃饭和自行车上。:tk_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6-3 03:37 , Processed in 0.032049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