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1047|回复: 4

那首让我们流泪的《知青之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1 05: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tp24.jpg
知 青 之 歌

词曲:任毅

深沉、缓慢、思念家乡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
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
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
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
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
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
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
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
啊,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绣红了宇宙,
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

告别了你呀,亲爱的姑娘,
揩干了你的泪水,洗掉心中忧愁,洗掉悲伤。
啊,心中的人儿告别去远方,
离开了家乡,爱情的星辰永远放射光芒。

寂寞的往情,何处无知音,
昔日的友情,而今各奔前程,各自一方。
啊,别离的情景历历在目,
怎能不伤心,相逢奔向那自由之路。



                                            
发表于 2009-11-11 07: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首让我们流泪的《知青之歌》

经历,回忆......
发表于 2009-11-11 08: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首让我们流泪的《知青之歌》

本帖最后由 一苇 于 2009-11-11 08:02 编辑

文华大姐,眼下的小剧节里有个云南话剧团演出的《老知青客栈》,不知你们看过没有?(我本想去看,一看在艺术学院礼堂,票价120、80、40元,遂放弃)当时一看剧名,就想起你们几位大哥大姐,真希望剧团能赠票给当年的支青、知青们,想像一下那剧场内的共鸣一定会是很感人的。

转报载资料:

袒露“知青”心态   挖掘人性本源

云南为小剧节带来《老知青客栈》

由山东省文化厅、齐鲁晚报主办,山东省话剧院和齐鲁晚报青年话剧团承办的第三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节可谓好戏连台,目前演出已经接近尾声。7日和8日,小剧节将上演由云南艺术学院和云南话剧团带来的原创话剧《老知青客栈》,该剧的编剧吴戈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院长,导演礼鹏五年前就曾携云南省话剧院排演的话剧《新桃花源记》参加过山东第一届小剧场话剧节。

该剧讲述了原来的一帮下乡知青返城后奔赴天南海北,都有了自己新的生存空间和人生体验,但心里却总是忘不了在边疆那段没有舒展开的青春和失落了的梦幻,日子越久,这种感觉越是魂牵梦萦。他们30年后相约回乡,第一站在昆明的一个名为“老知青客栈”的旅馆集结,其中有的人想要寻找被丢弃的女儿,有的人忏悔负心于“小芳”,有的人想捡拾曾遗落的爱情……他们面对的是理不清的乱麻和不能确认的线索。

据礼鹏导演介绍,该剧是专门为了参加本届小剧场话剧节排演的。他和编剧吴戈本身都曾是知青,所以这部戏排演起来非常的有感觉。这部话剧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导演手法,借助知青这个题材,来诠释主观上无法解答,客观上也很难认证的“人到底是什么”这个话题。通过几个知青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的自我解剖、自我觉醒,更深刻地挖掘人的情感和人性本源。该剧没有注入更多精神化的成分,也没有做的悲壮和雄伟,而是从心理的角度地把当时知青下乡那种盲目、茫然和麻木表现了出来。尽管当时那一代人从客观上锻炼了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但是在主观上并不是为了追求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该剧向观众阐释了人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后悔,无论在多么辛苦和艰难的环境下应该怎样去踏踏实实做人的哲理。和以往的话剧不同的是,该剧在时空转换上运用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时代的变换都没有脱离现场,演员就在舞台上在观众关注之下换衣服以表示年代的更换。戏的结构经过着重的处理后,整个戏段落分明,演出也非常的紧凑和流畅。

该剧的四位主演王砚辉、刘琼、洪昌和董明有两位都是第二次参加山东的话剧节了,为了在短时间内把这部他们并不熟悉的年代的戏排好,他们放弃了十一假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甚至还找到当年的知青去了解情况,把知青当年那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都烙在了自己的脑海中。刘琼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每次在舞台上她都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用心地去“生活”。对于导演运用的现场转换时空的手法,他们几个在刚排练时都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话剧演员在表演时的感情大都是连续的一气呵成的,而在这部戏里他们要不断地快进快出调整自己的情绪,从一种感情中硬拔出来再马上进入另一种感情,所以每次排练完他们都感到身心疲惫。尽管如此,为了能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他们被封闭在距离昆明一个多小时路程的一处破旧化工厂的招待所里集中排练,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里虽然很少有人来,居然“隐居”着几个国家级的厨师,听说他们是话剧院的来这里排练,这些大厨们大显身手,每天都变着花样的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厨艺,更令他们欣喜的是,这些平时只讲云南方言的大厨们也开始讲普通话了,甚至演员们故意用方言“引导”他们,他们都坚持用普通话交流。更令他们感动的是,一个送水工本来应该三天来换一次饮用水,但是从第一次送水时看了他们的排练后,居然每天都来给他们送水,并且每次都是拿着空桶站在排练场外用心观看,久久不肯离去,一直坚持到20多天后他们离开这个招待所。。。。。。
发表于 2009-11-11 09: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首让我们流泪的《知青之歌》

一苇老师剧情我没看,我一看题目内容我就知道了。全国知青闹回城就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带的头,由一名女知青受污辱而死引发的。要求回城的火烧到黑龙江.然后烧到青海生产建设兵团。当年知青建立了建国以来最大的罢工委员会。上访团在青海省委静坐.绝食.然后到北京在农垦部静坐.在天安门绝食。当时的部长王震到天安门见了支青,他深深的鞠了一躬并说;你们回去我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多年后我们才知道是华国锋不叫镇压,并安排他的秘书叫什么思远【我忘记了】把上访的人安排在农垦招待所。
不到一年全国知青都不程度的做了安排,这里头也有美国的因素。
此事说起来不一两句能说清的;以后有机会我讲给你听。
发表于 2009-11-11 14: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首让我们流泪的《知青之歌》

一苇老师剧情我没看,我一看题目内容我就知道了。全国知青闹回城就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带的头, ...
老支青 发表于 2009-11-11 09:39 http://www.brobike.com/club/images/common/back.gif
有机会听大哥大姐们好好讲讲那段历史。
眼下,也希望大哥大姐们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5-2-26 06:26 , Processed in 0.02606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