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871|回复: 2

惊爆!国内新型饮品“激素牛奶” 你敢喝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0 0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国产鲜奶是否真的不能喝?
   日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微博爆料称,国内许多高龄奶牛靠激素才能产奶。养殖户为治愈奶牛因超标挤奶引发的乳房发炎,而让奶牛注射大剂量抗生素……因此只有少数品牌的鲜奶能喝。对此,有网友担心国产鲜奶是否真的不能喝?国内某知名品牌鲜奶生产商对高龄奶牛靠激素产奶的情况表示没有听说过,而对于奶牛过度超标挤奶,他也予以否认。曾有消费者报称怀疑某品牌奶粉致婴儿性早熟。而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当时表示,奶制品中的激素暂时还不是必检项目。
专家称激素暂非必检项

 早前,曾有消费者报称怀疑某品牌奶粉致婴儿性早熟。当时记者曾采访过中山大学毒理学教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杨杏芬,杨杏芬表示,从个案看,激素之类的内分泌干扰物在生活环境中就存在不少,到底是来自食物还是环境需要再分析。杨杏芬建议市民如果怀疑孩子早熟,应尽早到儿科问诊,并对高度怀疑的食物如水、饮料、奶粉等暂停使用或更换其他品牌,再进一步治疗。而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当时表示,奶制品中的激素暂时还不是必检项目。
何兵:爆料为了提醒网友注意饮食健康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微博爆料称:“一次聚会,某同学告诉我们,国产鲜奶除少数品牌外,不能喝。许多高龄奶牛,靠激素才能产奶。而且有奶牛反复超标挤奶,乳房发炎,服大剂量抗生素。女婴早熟就是这原因。”截至发稿时,该条微博被转发近50000次,评论9000余条。
 何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听到同学的话时,第一反应是“不喝国产牛奶”。他表示,自己在微博上爆料就是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同时,也是提醒广大网友注重饮食健康。他指出,中国人口生育比率下降,不孕症增多,饮食不健康就是原因之一。而对于网友的热烈反应,他解释说,一方面是由于大家关注健康,对此消息感到震惊;另一方面是对食品安全的不安,对此类事件表示气愤。同时,他还透露,自己爆料后,尚未受到压力,并表示,将继续为食品安全呼吁、呐喊下去。
  奶业人士:奶牛使用抗生素期间所产的奶全倒掉
 国内某知名品牌鲜奶生产商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有听说高龄奶牛靠激素产奶的情况。而对于奶牛过度超标挤奶,他也予以否认,“现在都是自动挤奶,经过科学合理设置,奶牛快没奶时,就会自动脱杯,防止过度挤奶。”他还透露,奶牛乳房发炎的情况并不常见,而在奶牛生病时注射抗生素,是国家允许的,同时,还有兽医对奶牛的病情进行控制和预防。他还强调,在奶牛服药期间,奶牛进入休药期,不能进行挤奶,也不能用于加工生产。
 而当记者向中国奶业协会了解情况时,该协会工作人员表示,2008年以前确实存在高龄奶牛产奶的情况,但之后加大了劣质奶牛的淘汰力度,目前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高龄奶牛产奶少、质量差,没有经济效益”。此外,他还透露,为治愈奶牛发炎的确会使用一些抗生素,但在奶牛服药期间和停药一定时间内,奶牛产的奶都被倒掉。他还指出,女婴早熟与此并无直接关系。
  网友评论
  1.“专家”又在忽悠?
 网友:我家从事养牛行业。我认为,何兵的说法不科学。高龄的奶牛即使有激素,产奶量也有限,肯定是送到屠牛场淘汰掉了。奶牛一般能产5~6年奶,5~6年之后,视产奶量而定。产奶量不能满足成本需求的奶牛,就会被淘汰,然后培养年轻的奶牛。“专家”又在忽悠。
  2.奶牛老了还不退休?
  网友:奶牛也真不容易,这么大年龄了还不让它退休,还得工作。人类太残酷了!
  3.养殖户不让奶牛休假?
  网友:国内的部分养殖户舍不得让奶牛“休产假”,所以他们会用激素来刺激产奶,全年无休。
  4.少数品牌是什么牌子?
  网友:老百姓想知道,这少数品牌是什么牌子!
发表于 2012-4-20 05: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牛奶合成配方:
  鲜奶酥油0.3%,鲜牛奶35%~50%(或全脂奶粉4%~5%),稳定剂0.12%,浓缩鲜奶香精0.03%,加水至100%。这是目前绝大部分奶企的配方,摆上货架,走上餐桌时,它的名字叫做“纯牛奶”。

发表于 2012-4-20 05: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牛奶合成配方:有多少奶可以胡来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 12:47  《商界》杂志

  相对于奶业国标的合理性,或许我们现在更应当关注的是:我们喝的被称之为“牛奶”的商品,究竟来自哪里,究竟是什么,究竟是否能至少让我们喝得健康和安全?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本刊记者 王明勇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几只黑白相间的奶牛在悠闲地吃草散步。蓝天白云,碧水晶莹,牧草丰美,这是牛奶广告中经常出现的画面。
  2011年夏天,这幅和谐的美景被关于中国乳业国标的争议所打破。按照我国最新的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标准!”——业内专家的炮轰,让中国乳业再次被推至各方口水的风口浪尖。
  好牛奶来自于好奶源。对于奶源的质疑,随之再次甚嚣尘上。在对中国奶源的调查中,《商界》记者却发现了一个更惊人的现实:我们喝的被称为“牛奶”的商品中,有相当大的比例,并非以真正的牛奶为原料。
  如果牛奶甚至已经并非牛奶,那么一切根据牛奶为原料来制订的标准,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不想去争论政策与标准是否合理,我们也不想再去过分纠缠于三聚氰胺、皮革奶等已经被曝光和明令禁止的行业丑闻与乱相。我们只想知道,在现行的行业标准下,我们所喝的牛奶究竟来自哪里,究竟是什么。即使不够优质,是否能至少让我们喝得健康和安全。
  中国究竟有多少牛奶?超市牛奶的价签上有着怎样的悬机?牛奶产能高速扩张是否与牛奶产量的增长相对应?当相关数据摆在一起,中国乳业暗藏的最危险的信号开始显现出来。
  关于牛奶的危险数据
  比牛奶还多的乳制品
  我们关于奶源的疑惑,起源于以下相关数据:
  2010年,全国奶牛存栏1260万头,牛奶产量3575万吨。
  2010年,全国乳制品生产量累计达到2159.39万吨。
  仅从这两组数字的对比上看,似乎一切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然而问题便出在“乳制品”三个字上。
  普通消费者很难注意到,统计数据中的乳制品,指的是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其中既包括液体乳类,如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配方乳,也包括乳粉类、炼乳类、乳脂肪类、干酪类其干酪素、乳糖、乳清粉等其他干乳制品。
  而在“乳制品产量”这一大而化之的统计分类背后,一组细分数字是:在2010年全国生产的2159.39万吨乳制品中,液体乳的累积产量为1845.59万吨,干乳制品313.80万吨,其中奶粉140.0万吨。
  若非业内人士,这种统计方法更像是一场文字游戏。而游戏背后是掩盖的是令人震惊的事实:包括牛奶在内的干乳制品,其产量与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奶之间自然不会是1:1的比例关系。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奶粉为例,主要加工工艺是由鲜牛奶脱水而成,牛奶中水分的含量是87.5%,按奶粉从一级到三级的不同级别,所以生产1吨奶粉,约需要8吨~9吨鲜牛奶。而其他干乳制品的生产中,成品与原料奶之间的比例平均在1?誜6左右,其中还不包括干酪素、乳糖、乳清粉等深加工产品。
  按这一工艺数据,我们将2010年全国生产的干乳制品原料成鲜牛奶,140万吨奶粉,大约需要鲜牛奶1190万吨,其余173.8万吨干乳制品,约需要鲜牛奶1042.8万吨。再加上1845.59万吨的液体乳产量,2010年,全国商业原料奶需求量在4078.7万吨。
  而2010年,全国牛奶产量仅为3575万吨。
  这笔账的另一种算法是:2010年,全国牛奶产量为3575万吨,除去生产奶粉及其他干乳制品所需要的鲜牛奶数量2232.8万吨,余下的1342.2万吨,成为了我们所喝的1845.59万吨灭菌奶、纯牛奶、酸牛奶等液体乳,当然,这是建立在原料充分利用,生产毫无损耗的基础上。
  中国的鲜牛奶产量,远低于乳制品产量,卖的牛奶比产的牛奶多,这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又客观存在的事实。
  然而,以中国消费者的坚强,这样的牛奶似乎还是能喝的。现在,让我们大胆无视那些奶农倒奶的“江湖流言”,无视那些不合格的鲜牛奶和原料奶在运输、生产中的损耗,毕竟,与下面一组数据显示的结果相比,我们喝的灭菌奶、纯牛奶、酸牛奶中,如果有70%的牛奶含量,真的要算是个好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4-30 14:27 , Processed in 0.02787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