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楼主: 小白

08-06-19宁夏行(当黄河与沙漠相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6 1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方挺好。。开始以为是骑车去的。看到拿机票的样了:_y053ll :_y053ll
发表于 2008-6-26 14: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文件名,是松下的相机吧
发表于 2008-6-26 21: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P>因为想去魂牵梦绕的大麦地,所以收集了许多大麦地的资料,终因有家事牵绊未能成行,遗憾之极!今生总要去一次!</P>
<P>&nbsp;</P>
<P>资料:</P>
<P>&nbsp;</P>
<P>大麦地岩画,经过学术界采用地衣测年法,即丽石黄衣,利用这种生长覆盖在岩画的地衣面积,比较准确地测得岩画距今时间。大麦地岩画,早期在10865-13241年间,中期在5947-6253年,中晚期在2771-5422年,而晚期,由于已出现西夏文字,估计距今在1000年左右。</P>
<P>&nbsp;</P>
<P>  大麦地早期岩画,肯定在甲骨文之前,且要早数千年之间,即使是中期岩画也要比今天的甲骨文早1000-2000年。</P>
<P>&nbsp;</P>
<P>  世界上唯有汉文字至今仍是表意文字,而甲骨文之前的形态,我们不可能到已发现的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或者亚洲的中东、西伯利亚等地去寻找答案。那里以绘画居多,绘画形态和我们使用的汉文字差异太大,有些绘画在时间段上,可能比甲骨文更晚。那么,大麦地岩画在时间段上,作为甲骨文产生之前的图画形态,是可能的。至少我们找不到别处的、更集中的,数量更多的典型图画。</P>
<P>&nbsp;</P>
<P>  但是,大麦地岩画,它和甲骨文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大麦地岩画的发生发展可能是独立的,甲骨文可能是由另外的形式发展来的。可能神农氏的“结绳而治”、黄帝史官仓颉的“书契”,直接以点划形式,通过官方推广而来的。当然他们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视“鸟兽之迹”,象形是甲骨文基本特点。</P>
<P>&nbsp;</P>
<P>  我们选择大麦地岩画,时间段的考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麦地岩画反映的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岩画中出现的大量的象形符号以及大量的抽象符号,如果运用古文字知识,尤其是运用甲骨文知识,将自己置身于远古社会,这些岩画含义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P>
<P>&nbsp;</P>
<P>  大麦地处于贺兰山余脉,但两者之间的岩画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贺兰山大大小小27个山口都有岩画发现,它的岩画多数是以类似于人物面具和人面像出现,几乎占到整个贺兰山岩画80%,这和原始图腾、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有关。有些岩画出现时间较晚,甚至有附刻西夏文的人面像。有些如面具的人面像,在其面部出现有羊、鸟、天象等图案,这是值得研究的。</P>
<P>&nbsp;</P>
<P>  大麦地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3公里,面积仅6平方公里,在山梁壁竟然刻有1000余幅岩画,图画个体达到4210个。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这些岩画多以动物群为主,更符合世界已见岩画的早期形态。</P>
<P>&nbsp;</P>
<P>  一万年前,大麦地的地理环境和今天所见不会有太大差异,可能气候条件较今天优越,出现大量的羊群、鹿群,狼和老虎也不少见。至于骑马射猎的岩画,时代可能稍晚,大概在商周以后。大麦地岩画是原始人用石头等工具创作的,由于石头本身粗糙,故画面多粗狂简洁,其实仍属于线刻画,只不过采用的工具粗浑结实,刻划线条的用力深浅不一,才造成今天的效果。如同我们选择刀具刻印章,用锋利的刀具刻牙章、角章、铜章,笔锋细腻娟秀,而用粗钝刀具刻制石章、玉章,则笔迹粗浑古朴。大麦地岩画属后一类风格。</P>
<P>&nbsp;</P>
<P>  大麦地岩画在艺术上造诣应称得上是很有成就的,寥寥几笔,就将事物勾勒清楚,且形象特征尽在其中,古人能轻易达到这么一个意境,今人摹仿大概也是很难的了。</P>
<P>&nbsp;</P>
<P>  关键的是大麦地岩画有许多是以符号形式出现,而且许多是抽象符号。正是这些附有抽象符号的岩画,至今是最值得探讨的。我们说了,岩画是表意图画。抽象符号已构成岩画的一部分,那么这些抽象符号的表意到底是什么呢?</P>
<P>&nbsp;</P>
<P>  我们用汉文字的古老形态甲骨文、钟鼎文等去观察比较,等于是先将这岩画中出现的符号纳入后人的思维范围,即下了定义再去推断,这种方法是值得商榷的。</P>
<P>&nbsp;</P>
<P>  现在公认的古埃及文和苏美尔楔形钉头文字,都比汉字的古形态甲骨文早几千年,然而没有像汉字一样,仍然沿袭了原古文字的形态发展,保留象形、会意的特点,而是断裂了、死亡了,成了死亡文字。通过研究这些古文字来述说文字发展的最初阶段,意义就不大了。</P>
<P>&nbsp;</P>
<P>  据此,唯有研究汉文字的起源,意义才更深远。</P>
<P>&nbsp;</P>
<P>  正因为大麦地岩画的表意性,使它更接近语言符号了。</P>
<P>&nbsp;</P>
<P>  我们不能断言大麦地岩画就是语言符号,就是文字,就是甲骨文的前身,我们只能说<FONT color=red size=4>大麦地岩画有可能是语言符号,有可能是文字,有可能是甲骨文的前身</FONT>。或许有一天我们能找到更能说明汉文字甲骨文发生发展的新的实证材料,然而对大麦地岩画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也有可能是甲骨文发生发展的一个实在的旁证,是一极有意义的参考材料。</P>
<P>&nbsp;</P>
<P>  大麦地岩画的规模、数量和表现手法,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对世界岩画来讲,也是不多见的。对于大麦地岩画特点与汉文字的特点,从文字学角度加以比较研究,尤其将那些形体相近的图画、符号分门别类研究,是有科学价值的。</P>
<P>&nbsp;</P>
<P> </P>
发表于 2008-6-26 23: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是非专业相机

是佳能S80、蓝调、奥林巴斯
发表于 2008-6-26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了西夏王陵,明天发照片
发表于 2008-6-27 07: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3# 的帖子

奥,大麦地也在贺兰山呀,不过我还是第一次知道。这里的人没有介绍过,姐姐真厉害。明天去骑车吗,给您带本书。
发表于 2008-6-27 07: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1# 的帖子

如果能休息上半年,可能会骑车来,唉,等退休了、、、、和我老头子,像福利姐姐俩口似的(做梦呢)
发表于 2008-6-27 07: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9# 的帖子

呵呵,早上5点去看的大漠日出,相机不行,没有把沙漠的浩瀚拍出来,但这是沙漠,是腾格里沙漠。
发表于 2008-6-27 07: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6-26投降的时机(西夏王陵)

蒙古大军六征大白高国(西夏王国),终于在最后一次胜利。第一次交锋前蒙古大军就喊出话来:“要么开战前投降,一旦开战,胜利之后必将屠城。”他们的确也是这样做的,当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凉殿峡去世后,他们密不发丧,把大白高国困的断粮断水,在绝望中把投降当成是一线希望,幻想投降能给百姓留下活路,但为时已晚。自信的强悍与无奈的投降,蒙古大军正凭了这种自信的强悍一路打到了欧洲,并把试图抵抗的城池彻底毁灭。写到这里脑里突然蹦出甘地的一段话:“我想我应该是一个善于妥协的人,因为我从不敢肯定自己拥有真理,只有善意和尊重才能赢得对手的转变。”这前后两段话风牛马不相及,但却先后出现在我的大脑,就这样原始的呈现吧,
发表于 2008-6-27 07: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夏王陵,西夏博物馆的照片

拍摄在夕阳西下时<IMG alt="" src="http://www.brobike.com/club/images/smilies/default/s4.gif" border=0 smilieid="4"> <IMG alt="" src="http://www.brobike.com/club/images/smilies/default/s4.gif" border=0 smilieid="4">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8-6-27 07:41 编辑 ]
23黄昏下的王陵.jpg
18背后群山环绕.jpg
12西夏博物馆.jpg
13丝绸之路.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15 11:35 , Processed in 0.033125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