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楼主: 行走四方

云南之行骑游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4 09: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之行第三天(3月10日)。菏泽-开封祥符区,全程128KM。
早八点半从菏泽丹阳路人民路交会点出发,一直走220G道进入曹县,虽说道路很宽,但脏乱差,遍地都是碎木屑,尘土飞扬进入河南后的220G相对较干净,但到兰考后遇上修路尘土拦路没办法只能咬牙穿行其中。
早起宾馆门前
b8ba6abb38ad8b37a92238c6dec22a2.jpg   
进入河南
367b5883035735bc4253751a3362ac6.jpg     ed3a5aaaddc48e07560447078e182e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4 10: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之行第四天(3月11日)开封-许昌。早7:30出发中午两点多到洧川镇,下午4点多到达许昌市与郑州车友寒枫和马哥汇合。骑行107KM顶风连续骑行时间6小时10分。途中路过洧川镇和朱仙镇,这两个镇都是历史名镇,在此做一下简单介绍:

洧川,因处于洧水下游一片平川地带而得名。

战国时分属郑、韩、魏三国。

隋唐置洧州,唐贞观元年州废,宋因唐旧制。

金置宋楼镇,设惠民仓于此。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以宋楼镇置洧川县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河患北迁十里于今址。景太二年(公元1451年)修土城,周长九里四十步。

清沿明制。康熙十年洧川辖区由原来的四坊二十四保均并为八保,以后额定为编沿袭之,故过去洧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

民国时期洧川县辖六区,洧川称城厢镇。

建国初期洧川仍设县。1954年6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洧川县,并入长葛县,洧川称区属长葛县。1965年原洧川县部分地区又划归尉氏县,洧川公社划归尉氏,1983年改人民公社称乡,1988年改乡称洧川镇。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南20公里处,历史上曾与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湖北的汉口同为我国四大商埠重镇。朱仙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木版年画和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北宋初年,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中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官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

北宋末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繁荣的市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东京45里外的朱仙镇。

明清时期,朱仙镇河道四通八达,随即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木版年画在繁荣的商埠迅速恢复,买卖兴隆,声名大振。据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这一行业的有300余家。清末时,由于朱仙镇河道阻塞,航道不通,木版年画与其他商业都日趋萧条。

民国初期,镇上有40多家生产作坊,2000多人从事年画生产,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生意十分兴拢画店有万通、晋涌泰、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长、万盛、三成义等。

抗日战争爆发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业迁往开封,自此又掀起木版年画繁荣的第三次高潮。当时开封的年画作坊有60多家,主要集中在东大街,西大街、中山路和书店街。著名的老店有"汇川"、"振源永"、"云记"、"鸿记"、"天福利"等。

1949年后,开封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机构,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4 10: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走四方 于 2017-6-14 11:33 编辑

朱仙镇启封故园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288.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289.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mmexport1489244988219.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重新曝光 mmexport1489244995235.jpg

点评

此牌坊满气派。  发表于 2017-6-15 1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4 10: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整大小 IMG_6301.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293.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291.JPG     调整大小 IMG_6300.JPG     调整大小 IMG_6294.JPG     调整大小 IMG_629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4 2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车英雄榜行者龙卷风!曾几何时,‘’英雄‘字眼充斥着我们的视觉。黄继光是英雄,董存瑞是英雄,雷锋也是英雄。姚明是英雄,郎平是英雄,金刚葫芦娃同样是英雄。英雄是什么?是一种勇敢,是一种执着,是一种说走就走的精神。车友行走四方说,‘’长途骑行拼的不是体力,而是毅力“,这又何尝不是英雄的壮举。兄弟单车为有你们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点评

向英雄致敬!  发表于 2017-6-15 1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5 09: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走四方 于 2017-6-15 15:32 编辑

云南之行第五天(3月12日)今日骑行76KM,用时4小时
早起出发近中午时由于马哥走错路,在等待近三小时候终于在叶县汇合,所以放弃了赶往方城的计划,在叶县调整休息。
今天一路走过了曹丞相府,春秋楼,叶县明洪武县衙。风太大入住叶县祥瑞宾馆
"曹丞相府"是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令和求贤令都在这里诞生。据史料记载,曹操于建安年间迎汉献帝于许昌,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九锡,封魏王。后曹丕篡汉,曹氏府第由相府而王府,复又演变为皇宫。
春秋楼简介:
许昌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曾以关公宅,关王庙,武安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帝庙称之。位于许昌市中心文庙前街中段,为明清风格建筑群。 《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归附曹营入许。曹赐羽宅第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两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问安,夜读春秋,秉烛达旦,传为美谈,后人为昭彰关羽忠义,建庙以祀之,庙内兴建一楼,名曰“春秋楼”,俗称“秉烛达旦处”,是许昌十景之一。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为春秋楼赋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从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颖川。”春秋楼创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间,曾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建筑规模逐步完善。据记载,原来的外院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中殿、后殿:内院有关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问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筑,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后毁于战争兵火,只残留春秋楼一座。   1995年对春秋楼文物景区进行修复,修复规模为历代修建之最,投资1500万元,保持“两院英风”的格局,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外院有山门,春秋楼,关圣殿,刀印楼:内院为园林建筑风格,有甘糜二后宫,问安亭,水榭,挂印封金堂。还有文庙院的大成殿,戟门,东西廊等。新修建的关圣殿,面扩七间,进深三间,总高度33.1米,三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顶饰黄色玻璃瓦,汉白玉栏板,青石铺地,殿内塑13米高关羽座像及关平,周仓,王甫,廖化塑像,实为全国关庙所在。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县衙建筑。位于河南省叶县。叶县明代县衙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还是一座五品县衙。县衙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整座建筑由中轴和东、西两侧副线上的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三堂、狱房、厨院、知县宅、大仙祠、虚受堂、思补斋等建筑。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资料记载,叶县在历史上虽设过汉广、建城、襄州、南安、仙州、叶县、昆阳、仙凫、舞阳、汝坟、河山、红阳等府、州、县级机构20余处,但始终是以昆阳(今叶县县城)和叶县(今旧县村)两县为主。唐并叶县、昆阳为叶县时,县治在今旧县村。
据1998年在叶县旧县村出土的宋至道二年(公元99记载,当时旧县村为叶县清同治《叶县志·建置·城池》有今叶县"始建于北齐阜昌七年"的记载,这让后来的续志者总是坠入谜团。在北齐国号上查年号,不能查出这个记载。实际上,阜昌年号是金太宗完颜晟攻占中原的称号,其时,金太宗为稳定人心,于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封汉人刘豫为傀儡皇帝。刘豫建国号齐,年号阜昌。当时南方战事连绵,金人为方便管理,将处于南方战场边缘的叶县县治由旧县村迁到了今县城。因刘豫为伪政权、金人的儿皇帝,后人耻之,不肯以其年号记事。据各种资料分析,伪齐时代的叶县县治地址就在县衙一带,中轴线在县衙东侧。
据《河南通志》载,保存下来的叶县县衙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县衙大门下原有明代天启年间(元1621~1628年)时任叶县县令王者佐修葺县衙的二堂碑记,但这个石碑于"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明嘉靖《叶县志·公署》中,对叶县县衙的方位、主要建筑设施,都有详细的记述:叶县治,在城内东。正堂、幕厅、架阁库在堂西,库楼在幕厅前,诸吏房在堂前左右。戒石亭在仪门内,在仪门外,衙神庙在鼓楼内,东銮架库在鼓楼内西。知县宅在堂北,县丞宅在堂东,主簿宅在知县宅东,典史宅在仪门东。吏舍二区:一在典史宅南,一在狱南。狱房在堂西南,厩房在堂西北。申明亭在门外东,旌善亭在门外西。这种建筑格局虽然屡有调整,但总体布局基本无太大变化。几百年来,叶县县衙屡经战火、兵灾,历任职官也不得不经常增修或重建部分设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5 09: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丞相府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308.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307.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20170312_073904.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20170312_073836.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20170312_074126.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mmexport148931095928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5 09: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310.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313.JPG     调整大小 重新曝光 IMG_6314.JPG     调整大小 IMG_20170312_080313.jpg     调整大小 IMG_6315.JPG     调整大小 IMG_63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5 10: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走四方 于 2017-6-15 10:10 编辑

调整大小 IMG_20170312_135814.jpg
叶县北武当又叫真武庙,
    据说,北武当先前也曾阔过,你只要看看如今残存的那座高高的门楼以及横额匾上的紫禁城三个大字,就可以想象他往日的气象。清朝同治年间的《叶县志》记载:“真武庙,在县级北关外。自顺治至道光年间,知县许鸿翔、蔡文甲、陈德秀、鹿传洵历次重修”。民间传说,真武庙极盛时期在明朝,一直到解放初期仍保存完好,被誉为“中原北武当”。后来,由于修建叶鲁公路,庙院被大面积拆毁,现仅存门楼一座及大殿一间。“文革”时有人要破环大殿里的壁画,当地群众用白灰膏将壁画粉封,使其得以保存下来。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白灰膏脱落,壁画又依頹显露出昔日的风采。庙里还存有一座关公铜像,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做工精致,栩栩如生,看了让人爱不释手。
    真武庙大殿为悬山式建筑,坐北朝南。壁画保存在大殿东、西墙壁上,内容主要是描述真武大帝得道升天的故事。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又名玄武大帝,民间称为祖师爷,是北极玄武星君的化身。玄武本是二十八宿中北方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因此玄武大帝的画像与塑像皆为“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相传玄武大帝15岁入武当山学道。其父王思念他,派五百武士入山探寻,众武士竟亦随之学道。玄武大帝被玉帝封为玄武真人后,五百武士也随之登仙成了五百灵官。唐初,玄武大帝被唐太宗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后来宋真宗为避圣祖赵玄朗的玄字之讳,改封为真武大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5 1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整大小 IMG_6324.JPG     调整大小 IMG_6325.JPG     调整大小 IMG_20170312_141908.jpg     调整大小 IMG_20170312_14181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4-29 03:46 , Processed in 0.049250 second(s), 2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