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2031|回复: 18

再次寻访千年古寺衔草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8 17: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这篇资料是我2007年看到的,那次探访骑着菜车!

偶然听朋友介绍,山东济南市长清区王庄南的深山老林里有一千年古刹衔草寺,在一个闲暇的周日我与友人前去探访。行至大刘庄,朋友推荐的一位向导在这里已等候多时,此人系衔草寺的庙亲,由他带路继续驾车转向西行驶,经凤凰庄后向西南前行。接近王庄,路已不能行车,故弃车徒步前进。穿过王庄至村南峪中,远远望去丛林中有寺庙若隐若现。
  衔草寺坐落于一条深深的峪中,周围群山环抱,苍松翠柏,丛林茂密,怪石嶙峋,显得很神秘幽静。至寺前恰遇女僧人,向导即向前引见,僧尼姓孔年龄四十有余。其祖父及父亲均系此寺的还俗僧人,其父母病故时僧尼年仅18岁。女僧人读过三年书,因家境贫寒辍学后协助父亲进行寺庙管理,学习佛学知识。父母病逝后,由于她对佛教的挚爱和对寺庙的依恋,居然独自一人在这深山坚守至今。其间政府及佛协多次劝说,动员她下山或到其他寺庙中工作,均被婉言谢绝。听完介绍,众人无不瞠目结舌肃然起敬。在现代社会的诱惑下,一女子在此深山独居几十年,这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和承受的,众人均被僧尼的意志所感染折服。
  由衔草寺的寺名,可以想象寺庙的偏远和建寺的艰辛。当年寺庙创修时,僧人与当地民众象小鸟衔草筑巢似的一块石、一块砖地建成,历经百年。寺院现存最完整的建筑是关帝庙,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无梁殿式建筑,整座建筑保存完好,其风格与四门塔相似。庙中关公像系用当地石材雕刻而成,刀工细腻,风格豪放,虽历经数百年但仍保存完好。关公两侧是关平和周仓的塑像,另外还有两尊塑像不知是何方神圣。墙上壁画虽已残缺,但仍可看到昔日的辉煌。衔草寺现系长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僧尼介绍,衔草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寺庙鼎盛时,有房屋数十间之多,现举目望去废墟一片,可与国内名寺媲美的大雄宝殿已荡然无存。根据幸存的碑刻记载,寺院最后一次重修是在道光年间。据记载,乾隆泰山封禅,数次至此居住并留御封龙碑两通。寺院的毁损主要因兵燹、火灾和“文革”所致。由寺院向东数十米有一个长年不涸的山泉,泉水清澈甘甜。
  寺院的西南方是历代高僧的墓地,据介绍墓地规模最大时可与灵岩墓塔林相比,现地面仅存“浩公禅师寿塔”一座。此塔原高六米有余,现虽被土所埋仍有三四米之高,塔呈圆形,最粗处一米有余,塔原有九层,除顶层被人为毁坏,现存八层,埋于地下两层。塔建于西夏大德年间,此高僧曾任灵岩寺方丈。墓地还有两通刻有“复公禅师塔铭”和“圆寂上莲下光悟公和尚之墓”的塔铭。前者身份不明无史料考证,后者系清初衔草寺的住持。在附近的地下埋藏有众多完好的墓塔和碑刻,相信僧尼势单力薄无法将其挖掘复位。
  观完古刹,女僧人将我们引进她的居所,饮茶交谈,聆听佛事。走出寺院,站在深山峡谷之中,享受着千年古刹的神秘、静谧和清凉,竟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夕阳落山后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程。


王庄,现在基本已经废弃了,只有几户老人在此居住,如今的行政区划据说已经没有这个村名了……
今天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只有养育过王庄人的泉水照样喷涌。
因为资料已经详述,这里不再多说了!
我还是看到了这里最珍贵的文物……
我提到了资料中那位40多岁的女尼师父,前两年因意外已经故去了,我们也看到了古寺附近那一座放有花圈的新墓……独自看守古寺几十年的她,如今永远的陪伴在了衔草寺旁……
今天看到她的墓已经荒凉,终生守寺人她依旧守着这千年古寺。
在了解了古寺的若干情况后,我离开了这座有些凄凉的古寺……。
今天我看到的是大型挖掘机在开发这古老的千年古寺,唯一的塔寺也用水泥堵死,我老支青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我两年三游得衔草寺。
未完待续

20100108 005.jpg
20100108 006.jpg
20100108 007.jpg
20100108 008.jpg
20100108 009.jpg
发表于 2010-1-8 17: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速太慢衔草寺片随后再发
发表于 2010-1-8 17: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支青 于 2010-1-9 16:20 编辑

    衔草寺确切的身世,历史上确有记载:此寺为南朝宋时,罽宾国(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附近)王子求那跋摩僧创立,北魏僧志湛继之。唐道宣撰写的《续高僧传》中记载:“释志湛,齐州山茌(今长清县东北)人,是朗公曾孙之D子也。立行纯厚,省事少言,仁济为务。每游,诸禽兽而群不为乱。住人头山邃谷中(篱笆窝)衔草寺。寺即宋求那跋摩之所立也。”此寺屡兴屡废,到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由灵岩寺退堂方丈复公率徒浩公至此重修,明末衰,清复兴。 关于衔草寺最初的创建人求那跋摩,《高僧传》、《出三藏记集》等书中均有记载:求那跋摩“累世为王,治在罽宾国”。罽宾国为北天竺方国,故地在今兴都库山以南及克什米尔一带,为大乘佛法发源地。求那跋摩出身王室,却甘愿舍弃王位,休隐山林,潜心研究佛法,值得后人敬佩。另有史料记载:“至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指佛教之九都经论),博晓四含(佛典四《阿含经》的略称),诵经百馀万言”,时号三藏法师。求那跋摩先到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传法,刘宋元嘉元年(424)应宋文帝之请,由海路进入广州。在始兴(今广东韶关)建立禅堂,宣讲佛法。元嘉八年(431)达于宋京建邺(今江苏南京),召对称旨,乃敕住祗洹寺,译经甚多,直至元嘉十四年(437)圆寂。 衔草寺,就是这样一座破败不堪的古寺,曾经也有过辉煌。
20100108 011.jpg
20100108 013.jpg
20100108 014.jpg
发表于 2010-1-8 17: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支青 于 2010-1-9 16:35 编辑

听说千年古寺佛头被盗现在塔寺已经用水泥堵
20100108 012.jpg
20100108 017.jpg
20100108 020.jpg
发表于 2010-1-8 17: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支青 于 2010-1-9 16:42 编辑

资料记载;求那跋摩先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传法。至南朝刘宋元嘉元年(424年)应宋文帝之请,渡海到广州。在始兴(今广东韶关)建立禅堂,宣讲佛法。元嘉八年(431年)抵达宋京建邺(今江苏南京),召对称旨,乃敕住祗洹寺,译经众多。之后,求那跋摩于元嘉十年(433年)前后到泰山山脉的“人头山”,建造了衔草寺。元嘉十四年(437年),求那跋摩圆寂于寺(祗洹寺),终年六十五岁。
现存石塔为元代建筑
20100108 024.jpg
20100108 025.jpg
发表于 2010-1-8 17: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有新帖了 等了好几天了
发表于 2010-1-8 17: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青大哥辛苦了,又探到一条有价值的新路线!:_zhll
发表于 2010-1-9 16: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守寺人2007年因病去世了。寺南面的新坟头就是她的。
女守寺人的父亲是衔草寺的还俗僧人。她自8岁起就生活在寺里。先是青少年生活在此,继而在此奉伺年迈多病的母亲,最后自己一人独守于此。她对衔草寺的一草一木、残碑断垣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源于聪慧的性格和善于积累的习惯,虽然只有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但十分熟谙寺庙的碑文和兴废变迁的历史。她待人接物友善可亲,周边的村民也都很尊重她。她守候在寺中30余年,竭尽自己的全部能力珍爱这里的一切,保护这里的一切。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伙非法之徒企图盗取寺中的关帝神像,由于女看寺人识破了他们的勾当,及时报案,使衔草寺逃过一劫。
她生前朴素地认为,这寺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佛祖留下的宝物,应该专心看管好,保护好。不会华丽的词藻,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却三十年如一日地守望着。人因寺而生了坚固的笃志,寺也因人而有了灵气。在今天繁华浮躁的世界中,一个朴实的女人做到了热爱与挚守,是非常不容易的。
寺中的遗迹还在,朴实的女看寺人无缘相见。斯人才去,坟上新土未干。
藏在深山之中的衔草寺,参差不齐的残垣,漫漶模糊的古碑,偶尔出现的俩三游人,显得格外的静谧和清凉。
山风吹过,时而有熟透了的黄杏落到地上,衔草寺却寂静无言。
寂寞的衔草寺。
20100108 016.jpg
发表于 2010-1-9 17: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这位终生守寺的女师父!40余岁英年早逝,为信仰矢志不渝终其一生,也算死得其所了,不易啊!
清明前后想跟随支青大哥前去凭吊瞻仰。
发表于 2010-1-9 17: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这位终生守寺的女师父!40余岁英年早逝,为信仰矢志不渝终其一生,也算死得其所了,不易啊!
清明前后想跟随支青大哥前去凭吊瞻仰。
一苇 发表于 2010-1-9 17:20 http://www.brobike.com/club/images/common/back.gif

一苇老师我也是被这位女守寺人感动,我2007年去的时候她已经去世,我当时拍了很多片只可惜我的小院已经关闭无法显示,可惜我没有亲眼目睹这位受人敬仰的守寺人。大众网.舜网上好多旅友见过这位孔姓女守寺人。
昨天我去看到的是大型挖掘机在修路又要开发了。
20100108 029.jpg
20100108 03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5-31 18:30 , Processed in 0.038699 second(s), 1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