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944|回复: 5

吃水不忘掘井人--1982:萧芸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08: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回城1982 珍贵记录--萧芸
下面的这个视频,是湖南电视台的《故事湖南》的采访。他们对《知青福音书》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详实的调查,细节比我知道的更加详细。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

叶小平 萧芸
发表于 2010-8-31 08: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她改变了8000万知青的命运
老知青之家    作者:胡平
  1982年10月,女知青蕭芸斗膽上書,請求把下鄉知青的農齡改為工齡。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對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8年9月,知青農齡普查工作在全國展開,從此8000万知青的農齡全部變成了工齡。蕭芸頗富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也開始為人所知……  
冒險寫下“知青福音書”  
  1965年7月,蕭芸与89名知青下放到湖南省湘潭縣姜番鎮知青茶場。知青茶場解散后,蕭芸被分在湘潭縣姜番鄉老虎岩生產隊落戶。開始她頻頻受到一些人的騷扰,后來她嫁給了大隊支書的弟弟李開彥,生活才算安穩下來。蕭芸生下了女儿后,原打算就在農村這么度過一輩子,但知青大返城將這一平靜打破了。  
  經過令人心碎的努力和等待,終于在1979年7月傳來了好消息:蕭芸和女儿的農業戶口轉成了城市戶口;蕭芸被招工到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華幼儿園當老師。  
  當時大部分回城知青雖然有了一份工作,但在工資級別、住房分配、福利待遇方面都得從頭開始。特別是那些下鄉插隊十多年的知青,有的在農村成了家,如今拖儿帶女,身無長技,干的工种是最差的,拿的工資是最低的。難道知青在農村勞動的成果就這樣輕易地被一筆勾銷?  
  知青們聊天時,有人對蕭芸說:“你有見識,文筆也好,你代表我們寫一封信,要求把我們下鄉的農齡改為工齡。我們都在信上簽名,如果闖了禍,你坐了牢,你的孩子由我們大伙照看。”執筆寫這樣的信,蕭芸不能不有所顧慮。但后來她還是同意了。1982年國慶節當晚,她几易其稿,終于寫好了這封被后來人們稱之為“知青福音書”的信。  
  信中寫到:在國家机构几乎癱瘓,生產停頓的動亂時期,我們8000万知青在農村,在邊疆,自食其力(不与城里同胞爭飯吃,爭穿用),身居茅棚(不与城里同胞爭房住),荷鋤擔(不与城里同胞爭飯碗)。糧棉油里,我們曾經洒下了多少汗水?……  
  令人費解的是:在城里,复員軍人的軍齡算工齡,家屬、閑散勞力轉正前的合同期、臨時期算工齡,而作為有組織、有號召、有計划的上山下鄉运動的積极參加者——下鄉知識青年的“農齡”卻被一筆勾銷了,這點我們無法理解…… >動的積极參加者——下鄉知識青年的“農齡”卻被一筆勾銷了,這點我們無法理解……  
  信的落款本是“湖南省湘潭株洲部分老知青”,但簽名時,有人卻露出了遲疑之態。蕭芸看著繞了一圈一個名字也沒簽上的長達4頁紙的信,一下子傻了眼。她知道,當時“文革”遺風尚存,大家擔心惹禍上身啊!她決定就由自己冒一回險。她把信的落款改為“湖南省部分老知青”,加上“執筆人: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華幼儿園蕭芸”。  
  蕭芸決定將這封信寄給湖南人民出版社《美育》雜志社當編輯部主任的潘運告,他是蕭芸當時認識的最大的一個官。寄之前,她對丈夫坦言,如果出事了,由他提出离婚,以免受到株連。  
  潘運告接到信后,認為信中所提問題非常重要并帶有普遍意義,遂轉交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關領導,并建議以本社收集的一种社情民意的名義提交湖南省委。出版社党委附了呈辭,加蓋印章,此信遂被轉到湖南省委辦公廳,當時正好湖南省有一批急件,派專人坐飛机到北京請胡耀邦總書記批示,于是這封信又加蓋了湖南省委的大印,飛呈胡耀邦總書記的案頭,成了胡耀邦落實政策“六年兩千件”中的一件。 >告接到信后,認為信中所提問題非常重要并帶有普遍意義,遂轉交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關領導,并建議以本社收集的一种社情民意的名義提交湖南省委。出版社党委附了呈辭,加蓋印章,此信遂被轉到湖南省委辦公廳,當時正好湖南省有一批急件,派專人坐飛机到北京請胡耀邦總書記批示,于是這封信又加蓋了湖南省委的大印,飛呈胡耀邦總書記的案頭,成了胡耀邦落實政策“六年兩千件”中的一件。  
命運一再被改變  
  這封信也改變了蕭芸的命?她因此被調入中國南方航空動力机械公司机關党委辦任新聞干事。1996年初,蕭芸提出給年輕人讓出崗位,主動下海的請求。她很快与人合伙成立了湖南儒師科貿開發公司。1999年因為在經營策略上与董事會產生矛盾,她毅然辭去了職務,這時候磕磕絆絆20多年的婚姻也出現了斷裂。這年3月,已近50歲的蕭芸舍棄全部所有,憑著自己已在國家級報刊發表過文章,只身流浪到安徽,在《合肥晚報》當了一名編輯。 >,她因此被調入中國南方航空動力机械公司机關党委辦任新聞干事。1996年初,蕭芸提出給年輕人讓出崗位,主動下海的請求。她很快与人合伙成立了湖南儒師科貿開發公司。1999年因為在經營策略上与董事會產生矛盾,她毅然辭去了職務,這時候磕磕絆絆20多年的婚姻也出現了斷裂。這年3月,已近50歲的蕭芸舍棄全部所有,憑著自己已在國家級報刊發表過文章,只身流浪到安徽,在《合肥晚報》當了一名編輯。  
  在編輯工作之余,蕭芸開始關于女性命運問題的寫作。3年中,她采訪了上千個個案,寫出了長達30万字的書《“更新期”,還你生命尊嚴》。  
  蕭芸每天都會接到大量的讀者來信。來信人中有一個叫葉小平的中年警官,因在女儿很小時离婚,造成女儿葉枝性格封閉,一度患上了“抑郁失憶症”。蕭芸從心底里同情這一對父女。他們逐漸由關心到相愛。2002年6月,蕭芸和葉小平結婚。2003年1月,以她和葉小平20万字的网上通信及葉枝的10多万字日記為素材的長篇紀實文學《瘋狂鐵漢流浪妻》和《沼澤天使》由《經濟日報》出版社推出。
发表于 2010-8-31 08: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8-31 08: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的史事:   
    最近,我从《秘书工作》2006年第六期黄海的《一个工厂秘书写出事关千万知青的一封信》一文得知,国家劳动人事部1985年发出《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解决了全国回城参加工作知识青年迫切期待一大问题,究其根源,竟然源自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曾经下过乡的普通知识青年,她的姓名叫肖芸。
    肖芸,一名1979年回城参加工作的知青,1982年在株洲湘江机器厂办公室任秘书。
    黄海,曾与肖芸下乡插队到同一个地方,知青大回城时返回株洲市,现在湖南省档案局工作。
    与此事相关的人物链为:肖芸—一潘运告——刘正——胡耀邦。
    事情的起因是,1982年10月,黄海与几十名回城知青找到时任株洲湘江机器厂办公室秘书的肖芸,请她代表广大知青写一封要求将插队务农时间计算为工龄的申诉信。肖芸在湘潭乡下插队时曾担任过连队秘书,文笔很好,尤其擅长写反映知青生活、思想情况的报告。“文革”期间她还曾给党中央写过反对“血统论”的信。听了知青老朋友的诉说,肖芸当即就答应了。
    不几天,肖芸就把信写好了。信中谈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已的青春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与山山水水。岁月蹉跎,时光流逝。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上下平反纠错,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全国广大知识青年陆续返城时,我们韶华已逝。知识青年成了城市里安家立业的困难户,成了很多人眼里的“三等公民”。即使给安排了工作,工种一般也是最差的。苦,我们并不怕,下乡这么多年,什么苦没吃过?最令人感到不平和心酸的是,都已人到中年的我们,如今上有老、下有小,可由于下乡插队农龄不算工龄,我们的工资级别、住房、培训、福利待遇等都将从零开始,这就使我们陷入经济困窘之中……信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然而,当肖芸兴冲冲地把几易其稿的信件拿出来请知青们阅读、签名的时候,大家却你让我、我推他,谁也不敢带头签名。当时,“文革”遗风犹存,如果撞到枪口上,判个“现行反革命”也不是不可能的。面对签名纸上的空白,此时的肖芸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孤独,看来只有独自承担风险了。肖芸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使她一不做、二不休,毅然把信尾落款的“湖南省部分老知青”划掉,改成了“执笔人: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办公室肖芸”,然后把信寄了出去。
    这封信寄出去以后,肖芸当时感到如同寄出了自已的命运。据她后来回忆,信发出后的那一段时间,她每天在办公室里只要一听到电话铃响,心就咚咚直跳,害怕是公安部门打来电话追查信的问题;看到陌生人到厂里问什么情况,就怀疑是便衣警察来调查写信人……
    可喜的是,此信寄出之后,一路顺风,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当时,肖芸考虑的是:信写好通过之后,同伴们不敢签名,自已虽然以个人名义签了名,可是问题也很难办。因为,如果没有熟悉的领导引荐和督促,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因信件内容涉及政治,可能被追查打击;二是被作为一般信件处理,石沉大海。于是,肖芸最终还是将信先寄给了湖南人民出版社潘运告书记。其缘由是,潘运告曾在肖芸下乡的湘潭县担任过县委副书记,分管过知青工作。肖芸当年写的知青材料,还几次得到过潘书记的批示。所以,当肖芸陷入进退两难之际,一下子又想起了当年曾关注过她的老领导。潘运告接到肖芸的信后,十分重视,因为“知青问题”家家有,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了。他当即将信交给办公室主任林大智,嘱咐及时转交其他社领导传阅,并以出版社收集社情民意的名义提交省委。出版社党委附了呈词,加盖了鲜红的大印,将信立即转到了湖南省委办公厅。省委办公厅文电处觉得事情重大,当即将信转呈分管文电和来信来访工作的办公厅领导。办公厅领导看后又立即转呈给分管来信来访和知青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刘正。刘正副书记看完信后当即批示:此信反映情况属实,请中央批示。当时,正好湖南省委有一批急件派专人坐飞机到北京呈送中央,于是,这封信又加盖了中共湖南省委大红印章,通过正常渠道送到了北京,并顺利地转到了胡耀邦总书记的办公桌上。胡耀邦总书记阅信后作了亲笔批示,明确指示知青农龄应该计算为工龄。
    根椐这一批示精神,1985年国家劳动人事部发布了《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许多知青闻讯后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因为大家在农村插队期间的农龄可以堂堂正正地计算为工龄了。从此,成千上万历尽千辛万苦的知青们得到了一份尊重、一个肯定,从而奠定了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新起点。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全国大、中、小城市与全国县城以及建制镇基至好些公社(后改为乡)集镇中的非农业户口的中学毕业生与待业青年,在每年一次的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落户的轰轰烈烈地宣传动员下,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浩浩荡荡地走向农村,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辛勤务农。其中,少部分知青由于参军、招工、录干、病退等原因,先后较早地回到了城市。而绝大部分知青却都是一直坚持到七十年代末,全国知青政策性返城时,才有幸回到了阔别十数年的原城居地。这期间,曾经牵涉过数千万家庭的思绪,也牵动过上亿亲友的心情。全国知青政策性回城后,没有工作的,找工作困难;找到了工作的,又工龄短工资低困难;未成家的,找对象困难;成了家的,养老带小困难;等等,等等。困难虽多,还得坚韧不拔地面对与克服。诸多困难中,全国知青及其亲友最迫切期待解决的莫过于“下乡务农年限计算连续工龄”的问题了。
    所幸的是,有象肖芸这样的有文彩、有胆识的热心知青甘冒风险,挺身而出,向党和政府诉求;有象潘运告、刘正、胡耀邦这样的好领导体恤民愿、顺应民意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全国知青及其亲人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其受惠者岂止是知青本人?还直接影响到了千万知青的父母长辈、兄弟亲友及子孙孩童,等等一亿多人。
    我们衷心地感激你:知识青年的代言人肖芸,关心知青疾苦的好领导潘运告,为民谋福的原湖南省委副书记刘正,英明伟大的原党的总书记胡耀邦!我们衷心地感激你们:当年曾经为争取与落实知青下乡务农年限计算连续工龄的一切领导、领导机关、知青朋友们与涉事干部们!同时,我们还要感谢黄海,是他把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展现给了我们,让我们有机会来认识、宣传与感谢那些为千千万万回城知青和他们的亲人们做了天大好事的人们。  
发表于 2010-8-31 08: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个感人的农龄改工龄的故事。全国一千七百万知青,每人都有一段难忘的酸甜苦辣青春年华。
发表于 2010-8-31 1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翻地复慨而康
历史这面镜子,人妖分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22 14:55 , Processed in 0.03506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