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楼主: 悉尼

06年11月26日孟庙孟府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8 13: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5837也是人文旅游滴实践大家啊!
发表于 2006-11-28 13: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庙内石碑众多,这一块有一人半高的“母教一人”,独独坐落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和那些被皇帝贵族御赐的石碑离得远远的。

但说来也怪,惟独在这里拍照留念的人最多,而且是女士居多。可见,外面的堂皇都是给别人看的,只有亲情的牵挂、人性的魅力,才是不会被历史和现实忽略的东西。

孟母,也因为教子有方,而名垂千古。最终改变世界的不是武力,不是强权,而是文化,是人类完善自身精神世界的力量。联想刚看到的法国名人纪念堂里纪念的大都是文学家、艺术家,再联想到中央2正播放的“大国崛起”中,世界级的大国都是在文化上领先他人、对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民族……真的是感慨万千。。。。

巧的是,正好一帮日本游客也来参观孟庙和孟府,他们有老有小,队列井然有序、哑雀无声,认真地观看中华民族的亚圣宗祠,让人又填感慨。。。。
Dsc01160.jpg
发表于 2006-11-28 13: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庙内,一个标志性的匾额,就是这个“道阐尼山”。

题目很拗口,请教导游啥意思。

导游告诉我,孟子毕生以学孔子为志。道,是取道。阐,是发扬。尼,是仲尼。山,是门派。

正如匾额所题的“道阐尼山”,两位夫子的生命同在一条大道上,先后绽迸出万丈光芒,以孔孟为一家。

此匾额为乾隆皇帝亲书,另有“尊王必称尧舜,忧世同切禹颜”的联额,悬刻于孟庙亚圣殿内。乾隆皇帝两次亲谒孟庙,在孟子塑像前拈香,行一跪三叩之礼,将历代亲王对孟子的尊崇推到了极点。
Dsc01169.jpg
发表于 2006-11-28 1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悉尼

游记和照片都需要一个主题来从一个角度表达。
悉尼以古树来说事,找到了一个很好很自然的主题线索啊。那些古树是有生命的,它们用自己的生生不息的生命见证了历史上发生的一切。
那些令我们难忘的人们早已经不在了,只有他们的事迹还流传在现在活着的人们的记忆里。
那些古树会一直生存下去,在我们这一代已经不在的时候,它们还会给后面的人们讲述先驱和我们的故事的。
发表于 2006-11-28 13: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石碑、匾额,在孟庙前院的位置有一条列满石碑的青石路,两边全是石碑。有一块是元朝的,上面有汉和元两种文字,元朝的官字很有趣味,拍下来留个纪念。

快出孟庙了,择两处色彩独特的地方拍个PP,也算是入门色友的习作。
Dsc01155.jpg
Dsc01164.jpg
发表于 2006-11-28 13: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孟庙中的关键词是古树和碑额,那么孟府的关键词就是“生活”。

孟府,也称“亚圣府”,位于孟庙西侧,与孟庙一路相隔,是孟氏嫡系(注意,是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始建于北宋晚期。

孟府的建筑布局严谨,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前后由七进院落组成,前为大堂官衙,中部为内宅,后为花园,西路为孟氏家学“三迁书院”。有楼、堂、亭、阁148间,是省内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衙署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

这就是孟庙和孟府之间的牌坊

[ 本帖最后由 悉尼 于 2007-1-30 20:59 编辑 ]
发表于 2006-11-28 14: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孟府里游览,我特别喜欢那里的院落。每处四合院,里面各自独立的厢房,木格的窗户,院内都栽有石榴、玉兰等花木,房间的窗外都是草地或花丛,庭院很开阔,给人幽静闲适的感觉。

身处都市的繁华和喧嚣,是难以体会到这里的恬淡与静谧的。也许,这种中国传统文学中“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只能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了。

摄影,是凝固的艺术。镜头下的孟府多了一份安静的气息,因为镜头里去掉了游客和杂物。以摄影为契机,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是每个志在自然的人一生的追求吧。等老了退休了,弄个单反相机,出去拍照去!!
Dsc01201.jpg
Dsc01208.jpg
发表于 2006-11-28 14: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当看到洋溢着生活气息滴图片或者文字,我耳边就想起一首歌“沸腾的生活”,它得壮阔、深邃、温婉、细腻!点点滴滴在不经意间渲染了你的图你的画你的灵魂!
我有一种冲动想说:热爱生活!
发表于 2006-11-28 14: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堂侧后,就是孟府家学,就是他家的私塾。同道中人,就去坐了一坐,体验了一下私塾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悉尼 于 2007-1-30 20:57 编辑 ]
Dsc01204.jpg
发表于 2006-11-28 14: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府的后花园很是精致典雅,院东南一株古老高大的茶糜花,据说每当春夏相交之际,满树遍开白色小花,如雪似玉,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院内还栽有古老苍劲的石榴、核桃,年年硕果累累。几株芭蕉、紫荆将庭院点缀的典雅幽静。

可惜在这样的初冬季节里,享受不到这些树与花的千姿百媚,也闻不到那诱人的清香了。

树的西侧有一曲尺形独特建筑,名为“见山堂”,是当时孟氏后裔接待和宴请宾客的地方。与见山堂相对的月亮门外,竖着一块玲珑的太湖石,名为“见山石”,意为朋友之间要开门见山,坦诚相处。

这个PP怎么看着想WINDOWS 2000里的古堡桌面尼,嘿嘿。。。。
Dsc0120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6-2 17:02 , Processed in 0.034336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