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楼主: 老支青

老支青重走支边路----《全部游记完成》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7 22: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支青 于 2012-12-27 22:59 编辑

1966年5月22日我们马海12连到了目的地---马海水利工地;战友们还记得吗?就是在这里,早到的连队夹道欢迎我们----唱着;送我一束沙枣花那脍炙人口的歌。

201261921522961808.jpg
发表于 2012-12-27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支青 于 2012-12-27 23:02 编辑



坐上大卡车,带着大红花,  
远方的青年人,塔里木来安家。  
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给你一束沙枣花(送你一束沙枣花)。




不敬你香奶茶,不敬你哈密瓜,  
敬你一杯雪山的水,盛满了知心话。  
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  
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给你一束沙枣花(送你一束沙枣花)。




塔里木安下家,红旗卷黄沙,  
战斗的生活最幸福,革命青年志气大。  
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
发表于 2012-12-27 23: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5月,车队载着180余名泉城知青,由西宁一路西行,翻过日月山,驶过青海湖,再翻橡皮山便进入了柴达木。在茶卡兵站住了一宿,继续西行。汽车在戈壁滩的搓板道上又颠簸了一天,天黑时到了大柴旦。明天我们就要到达目的地----马海了。我们的“新家”是什么样子?小青年们不顾旅途的劳累,躺在床上还唧唧喳喳地猜测、议论着,直到带着美好的遐想慢慢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知青们挤上汽车,向马海挺进。“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车队过处,一路扬尘一路歌。途径鱼卡三叉路口,一片残垣断壁令年轻人唏嘘不已,高涨的热情顿时消退了不少。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有人开始打盹。没有注意又走了多久,蒙眬中有人喊了一声:“看!”大家急忙抬头:缥缈的戈壁中好像有一大片白色的“房屋”,错落有致,很像四合院,却浮在若隐若现的“水面”上。司机师傅说:“那是帐篷,是你们的驻地。”帐篷很快清晰起来,那是座落在卵石砌岸的水渠旁、公路北侧的一片营地。公路两旁站满了先期到达的兵团战友,他们载歌载舞,正在夹道欢迎我们。“坐上大卡车,戴着大红花,远方的青年人,柴达木来安家。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给你一束沙枣花,送你一束沙枣花……”虽然没有见过沙枣花,但那激昂的歌声确实令人精神焕发。
    走进营地,划分了位置,青年们好奇地钻进帐篷,只见地面上摆了一排床板----这就是我们的“家”了。这时大家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放下简单的行囊,到水渠边洗把脸,尝一尝清冽甘甜的雪山水,开饭时间就到了。午饭是白面馒头、韭菜炒肉,还有“糊糊”(山东叫‘粘粥儿’)。咬一口馒头----粘牙,这熟吗?夹一筷子菜,呸!硌牙----不洗吗?“这不是拿我们不当人麽!”愣头青快嘴张喊了起来,引起一阵骚动。领导急忙解释:“高原上馒头这样就是熟了,菜里有沙是因为戈壁滩风大,伙房是席棚啊!以后会好的、会好的!”听人家领导这么说,大伙也就不吭声了。
    之后几天的任务,一是集中学习,提高认识,讨论表态“过三关”。思想关----一心向党、扎根边疆,劳动关----不怕赃不怕累,生活关----艰苦为荣、不图享受。二是整理“内务”,自建家园。室内,挖来粗壮的红柳当立柱,用抬杠作横梁,把床板架起来搭成通铺;室外,拣净卵石,“细沙铺路、净水洒街”,扫得溜光;门口(其实只有一块布帘)用白色卵石砌上“战天斗地”几个大字,尽显门风。
    我们连队的番号是青海农建师二团三营十二连。

20126192293544126.jpg
20126192293563950.jpg
20126192293588233.jpg
发表于 2012-12-27 2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Blue河逛石砌的水渠旁、公路北侧的一片地就是我们马海12连在青海的第一个家。

]

20126192222233032.jpg
20126192222282685.jpg
20126192293544126.jpg
发表于 2013-1-5 20: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海总干渠
201261922254230972.jpg
201261922254238429.jpg
发表于 2013-1-5 20: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干渠通往马海的路


20126192228943252.jpg
发表于 2013-1-5 2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海我们兵团的老房子

20126192237628924.jpg
20126192237667686.jpg
20126192237696552.jpg
发表于 2013-1-5 2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马海绝大多数是哈萨克人;这些哈萨克就是格尔木原红旗公社的哈萨克。

史料记载;1934年,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哈萨克族群众因不堪忍爱新疆军阀盛世才的反动统治,奋起反抗失利后,开始由新疆向甘、青、新边界迁移,1936年哈族约4000户、30000人东逃,途中遭受盛世才军队的追击和轰炸,人畜伤亡很大,来到甘青地区后,生活很困难。1939年前后,格尔木一带也成了哈族常常流动居住的地方。青海军阀马步芳一开始利用回族和哈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一关系,欺骗哈族,后来向哈族要款派差,大量勒索其牲畜和财产,又强拉壮丁修公路,使哈族生活更加贫困不堪。马步芳还挑拨民族关系,致使哈、蒙、藏等民族间长期残杀掳掠,游牧于格尔木的蒙古族被迫迁出本地,流落到诺木洪和甘肃北一带。哈萨克人民也过着长期游泳(搜吧)逃亡的苦难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不久,活动在格尔木地区的主要是哈萨克族。1949年9月5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解放。1950年8月,中共青海省委派哈族代表哈里木等5人来到海西联系哈萨克族,争取解放。后住在尕斯一带的哈萨克族派哈木、尼哈买提到省里接洽,省政府安排他们去北京参观学习。1951年,潜伏在哈族中的国民党残余分子、反革命匪特偷袭、伏击人民解放军。在他们的挑拨、威胁下,哈族人未及时获得解放。再次到处流浪,过着穴居野处的非人生活。1952年8月,甘、青、新三省共同派出代表全面开展了对哈族群众的政治争取工作,青海派出的代表哈木、尼哈买提等来到阿尔顿曲克(哈萨克语,意为“金色的山峰”,即今格尔木市西郊,因地在今昆仑山北麓,故名),从昆仑山中召回205户群众。中共都兰县委决定由当时担任都兰县副县长的哈木、县政府副主席的尼哈买提在阿尔顿曲克代表政府行使权力,从此格尔木正式解放。



201261922383532653.jpg
201261922383547568.jpg
201261922383567391.jpg
发表于 2013-1-5 20: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海现在唯一的商店


201261922562068674.jpg
发表于 2013-1-5 20: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要黑了,我一问马海现在没有住宿的地方---我傻眼了。车突然没有怠速了,停车就熄火。可能是空滤脏的事.也可能是化油器的问题。就是车状况良好也不能回大柴旦了。这车灯光很不给力,再说我也没有夜骑的经历。如果在这里露营.....,全是哈萨克,还真有些害怕---:_bzbwll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15 16:38 , Processed in 0.037334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