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查看: 2064|回复: 15

颈椎病<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7 1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用户  

×
1楼  目录
2楼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分型
颈椎病的生理特点
3楼
颈椎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颈椎病引发的疼痛具有哪些特点?
对颈椎病病人要做哪些检查??
4楼
对颈椎病病人要做哪些检查??
关于颈椎病的试验检查有哪些??
为什么颈椎病患者要拍X线片??
颈椎病特殊影像检查有何意义? ?
5楼
颈椎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什么是奎根氏试验?
什么是脊髓造影??
什么是椎动脉造影?
什么是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
什么是颈椎静脉造影?
奎肯(Queckenstedt)试验有何具体的内容?
6楼
如何阅读颈椎病检查中的X线平片?
7楼
碘油脊髓造影目的 适应症 操作方法 临床意义
空气脊髓造影有何具体内容?
椎动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椎动脉造影容易引起哪些并发症?
颈脊椎静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颈脊髓动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8楼
CT对颈椎病有哪些适应症?
核磁共振(MRI)的检查对颈椎病有哪些适应症?
患了颈椎病是不是很可怕??
哪些人易患颈椎病?
中老年人都会患颈椎病吗??
颈椎病与先天因素有关系吗??
颈椎的急、慢性损伤为何造成颈椎病??
项韧带钙化是怎么回事?
项韧带钙化后可出现哪些症状?

颈椎病预后如何?
颈椎病与颈椎骨质增生有何异同点?
9楼
颈椎病如何引起偏头痛,与一般偏头痛如何鉴别?
什么是颈肋综合征??
什么是颈椎椎管狭窄??
导致颈椎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临床上有哪些病因可以导致颈椎椎管狭窄?
什么是颈椎半脱位??
什么是颈椎融合畸形??
颈椎病的病理是如何表现?
如何直接测量颈椎椎管前后径和其前后径的指数?
10楼
颈椎病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有哪些?
颈椎牵引有什么作用?
常用的颈椎牵引方法有几种?
如何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
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应当注意什么?
颈椎病患者使用颈部围领有何作用?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什么是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如何实施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不恰当的手法和牵引对治疗颈椎病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第二页
11楼
治疗颈椎病可选用哪些口服西药?
颈椎病封闭疗法的主要作用和禁忌症是什么?
颈椎病封闭疗法的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何谓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是什么? 
治疗颈椎病的电疗法常用哪几种?
超声波怎样治疗颈椎病?
什么是颈椎病的红外线疗法?
激光疗法如何治疗颈椎病? 
何谓颈椎病的石蜡疗法? 
12楼
如何预防颈椎病?
如何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头颈部外伤? 
为什么颈部外伤后要及早诊治?
如何确定颈椎体表骨性标志?
颈椎病与环境气候变化有什么关系?
颈椎病的精神康复主要有几方面?
脑血栓合并颈椎病的治疗注意事项有哪些?
糖尿病合并颈椎病的患者治疗要注意哪些事项?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7 10: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顾名思义,是因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确切地说,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
  
[颈椎病分型]  
  颈椎病从解剖、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体征分型很多,相互之间无明显界限,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颈椎病根据病变受累部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体征可分为五型,即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食道压迫型。临床常见前四型,食道压迫型很少见。
  (1)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为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侧后方突出或有(或无)椎体后骨刺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而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2)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为退行性的颈椎间盘及椎体后缘骨刺因颈椎不稳先刺激、随后压迫脊髓而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以轻重不同可分为三度:Ⅰ度:主要为前角细胞受损;Ⅱ度:主要为椎体束受损;Ⅲ度:为脊髓横贯性损害。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间盘或骨质增生或两者同时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膜内的或椎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及侧方椎间盘突出,刺激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全者。

一、 颈椎病的生理特点 颈椎骨骼小,上面负担着较大体积和重量的头颅,同时颈椎骨具有伸屈、旋转及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范围,因而在力学上形成了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状态下,它们借助颈椎坚强的骨骼和软组织得以保持平衡。到成年期,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增加,及头颈部过度运动和不良姿势等原因,致使颈肩背部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劳损或捩伤,而引起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随着年龄的增大,颈椎的椎间盘,关节囊以及韧带等相继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 二、 椎间盘的生理作用 颈椎间盘在颈椎总长度中占20%-40%,它是椎体间的主要连结结构,而且极富有弹性,故能使其下部椎体所承受的压力均等,起到缓冲外力的作用,并减缓由足部传来的外力,使头部免受震荡。颈椎间盘还参与颈椎活动并可增大运动幅度。其前高后低的结构,使颈椎具有向前凸出的生理弯曲。 三、 头颈部的运动 虽然两个相邻椎骨间的运动范围很小,但是全部脊柱的运动范围却很大,能沿三个轴进行运动,即沿额状轴上的屈伸运动,矢状轴上的侧屈运动和垂直轴上的旋转运动。由于颈椎上关节面斜上方,颈脊柱的运动范围最大。颈部屈伸运动范围较大,其幅度平均为100-110゜,前屈运动的幅度是在脊柱中最大者,完全前屈时,下颌颏部可抵触胸壁。颈部的旋转运动范围,左右各均为75゜,颈部的侧屈运动,都伴有旋转运动。 在头颈交接部,因第一、二颈椎的特殊分化,形成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使头颅可在各个方向自由运动。点头运动是在寰枕关节,此关节的屈伸运动幅度很大,约占颈部运动的1/2。头部的旋转运动主要是在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其运动幅度约占颈部旋转运动的一半。 颈脊柱运动的轴线,通过椎体,相当于髓核的中心点。因之,颈脊柱前屈时,椎骨被拉长。颈脊柱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被拉长1.5cm,而其后缘可被牵长5cm,椎管内的脊髓亦被牵长,变细而紧张。后伸时,椎管变短,脊髓松驰而稍粗。 四、 颈椎的生理曲度 人体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颈部似乎是直的,但包绕于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在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走行,在各个颈椎椎体后缘形成的连续,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正常值是12±5mm。其测量方法是,从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将每个椎体后缘相连成为一条弧线,然后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做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反映颈曲大小的数值。 颈椎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4至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可增加颈椎的弹性,起到一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正常生理的需要。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可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五、 颈脊髓的基本功能 脊髓的活动受脑的控制。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 感觉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脑的活动,再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调整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本身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但也受脑活动的影响。 六、 脊髓感受觉的传递 感觉分析器由周围装置,即感受器、中间传达室导束和大脑皮层感觉细胞三部分组成,在脊髓,感觉的中间传导束,有浅感觉传导束,深感受觉传导束和本质感觉传导束。 1. 浅感觉传导经路,即脊髓丘脑束,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 2. 深感觉传导经路:是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束,位于脊髓的后索内。 3. 小脑本体感觉径路,即脊髓小脑束,位于脊髓侧索的表层; 4. 其纤维来自背核和灰质中间内侧核的细胞,上行到小脑。 七、 脊髓的运动机能 运动机能,是接受了感觉刺激以后所产生的反应,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指有意识的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锥体的机能,由横纹肌收缩来完成。不随意运动,是不受意控制的"自发"动作,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正常姿势的活动,主要是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的机能。一般认为,大脑皮层的随意运动冲动沿两个神经传导:①上运动神经元,从大脑前中央回皮质锥体细胞发出纤维,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颅神经核运动细胞;②下运动神经元,自脊髓前角细胞和颅神经核运动细胞开始,其纤维神经脊髓前根和周围神经到达肌肉。 1. 皮质脊髓束:亦称锥体束,是由大脑皮层大型锥体细胞的轴突纤维组成。大部分纤维在延髓锥体交叉部交叉,到对侧脊髓的侧索,组成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脊髓的前索,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2. 锥体外系统,是锥体系统以外的下行径路,为原始功能特殊分化较差的运动系统,包括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橄榄脊髓束等。锥体外系统的功能是调整锥体系统的活动并调整肌张力,以协调肌活动,维持姿势如习惯性动作,使动作协调、准确、免除震动和不必要的附带动作。 八、 脊髓反射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最简单的脊髓反射弧只包括一个传入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组成单突触反射,一般只局限于一个或相邻脊髓节内,亦称节内反射。多数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的多突触反射,即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在固有束内上行或下行数个脊髓节,再终止于前角细胞,此种反射称为节间反射。 牵张反射或肌伸张性反射是节内反射,其生理机能在于维持骨骼肌紧张,对维持直立姿势特别重要。膝反射,跟腱反射等腱反射都属于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相当简单,但也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在脊髓反射弧径路中断时,反射消失;但在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时,反射却亢进。 临床上所谓的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粘膜所引出的反射活动,是皮肤--肌肉反射,不属于牵张反射,而属于保护性反射。浅反射的反射弧较长,反射冲动可能上达大脑皮质顶叶的运动区或运动前区。因而,在锥体束损伤时,浅反射不是亢进,而是减弱或消失。
发表于 2010-4-7 10: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颈椎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成人,男性较多于女性。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心慌、心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两条:
  (1)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 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他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
  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可对X线片上的阳性所见加以描述。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有两条: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但应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炎、神经衰弱及其他因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但下列因素在本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而致的整个颈椎和颈椎其他部位,如小关节韧带的退变是颈椎病的主因。另外,由于不断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也可逐渐出现退行性变。
  (2)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最大限度的活动。这种劳损易被忽视,但它是造成颈椎关节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睡眠的不良体位、工作的姿势不当及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3)头部外伤:资料表明,颈椎病患者中约有半数病例与外伤有直接关系。如交通意外、工作与生活中的意外、运动性损伤、不得法的推拿牵引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加剧颈椎退变。
  (4)咽部炎症:资料表明,当咽部及颈部有急慢性感染时,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症状加重。由于该处的炎性改变可直接刺激邻近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以致造成该处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和椎关节内外失衡,破坏了椎体间的稳定性。
  (5)发育性椎管狭窄:许多临床资料表明,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与颈椎病发生有直接关系。椎管狭小者,当受外伤,甚至轻伤时也易发病。而大椎管者不易发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应及早手术减压。
  此外,颈椎先天畸形,如先天椎体融合、第一颈椎发育不全或伴颅底凹陷症、棘突畸形等,也会造成颈椎病。
  
  颈椎病引发的疼痛具有哪些特点??
  颈椎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各种病例之间均有差异。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疼痛亦存在差异,常见有以下几种:
  (1) 局部痛:多呈钝痛或隐痛,少数为刺痛,这是由于椎间关节位置改变引起颈部肌肉平衡失调所致。晨起多见,多与睡眠姿势不当有关。
  (2)放射痛:沿上肢向手部放射之疼痛,为脊神经根受刺激、压迫或牵拉所致。疼痛分布区与患节脊神经分部区相一致,多为刺痛,常伴有麻木感。
  (3)血管性痛:主要指椎动脉缺血所造成的偏头痛,多为一侧性,局限于颞部,发作短暂,呈跳痛或灼痛,常伴有眩晕。每次发作多与旋颈或颈部侧弯有关。
  (4)牵拉痛:指颈椎节段受累,引起相应节段内脏区的疼痛。如下颈部颈椎病可在出现上肢症状的同时,伴发心绞痛或胃痛症状。
发表于 2010-4-7 10: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颈椎病病人要做哪些检查??
  对颈椎病患者要做常规检查、X线检查、颈椎特殊影象检查。
  常规检查是指对每例患者的基本检查,包括详细地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如:①压痛点的部位:如棘突间压痛多见于病变早期。②颈椎活动范围检查:根型和颈型对颈椎屈伸影响较多;椎动脉型对颈椎旋转活动影响较多。③颈椎的试验检查及感觉:运动障碍和反射的检查。
  X线检查:凡颈椎病患者都应拍正位及侧位、双斜位X光片。
  颈椎特殊影象学检查:包括断层摄影、CT 扫描、核磁共振以及其他用于颈段的各种造影术。
  
  关于颈椎病的试验检查有哪些??
  (1)前屈旋转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改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以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若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使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医者以双手重叠放于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顶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检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
  (4)上肢后伸试验 :医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上外呈伸展状,若患者出现放射痛,则表明颈神经或臂丛神经受压或损伤。
  
  为什么颈椎病患者要拍X线片??
  颈椎X线片不但可以用来诊断颈椎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除外许多其他颈部疾病。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颈椎先天畸型、骨折脱位和肿瘤等。颈椎病病人根据症状及体征,拍摄适当体位的颈椎X线片,对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可拍颈椎的正、侧、双斜位片。侧位片可观察椎体排列、关节突、关节位置的微细变化及棘突的移位等,尤其可较准确地测量椎管前后径,并可观察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正位片可显示双侧钩椎关节及其间隙,可观察双侧椎板宽度是否对称,棘突位置是否有移动。在颈1~2开口位,可观察枢椎齿状突的形态及其异常改变。斜位片主要观察椎间孔的形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程度,颈椎有旋转移位时,可见到患椎的上关节突向前上方变位,使椎间孔横径变小,功能位检查即拍颈椎过伸、过屈体位的侧位片,可显示颈椎由于失稳引起的移位变化。
  
  颈椎病特殊影像检查有何意义? ?
  颈椎特殊影像检查主要指断层摄影、CT扫描、核磁共振(MRI) 。
  (1)断层摄影:临床常用的有矢状位与冠状位2种,一般以患处为中心,前后左右每隔0.3~1cm一张,共拍4~6 张。其诊断价值为:①观察早期变化,因为早期尚未有完全骨化之骨刺及脱出之髓核,由于其密度较低,故X线片不好发现;②观察微小变化,小于以1cm的破坏区或骨质增生,X线片不易发现;③对后方小关节早期之退变易于发现。
  (2)CT扫描: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应用X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后不同衰减度所造成的密度差,以判定正常或异常,其诊断价值为:①准确判定椎体与椎管的矢状径大小;②可观测后纵韧带钙化范围;③可观测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④可除外骨质本身破坏性病变。
  (3)核磁共振:它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定各组织中运动质子的密度差加以判别,较CT更为先进,图象十分清晰,被称为活的解剖图谱。不仅可获得颈椎三维结构,并能清楚地判定椎管矢状径、椎体后缘增生、髓核突出及局部炎症、脊髓组织本身病理生理改变等。
  但是,CT扫描、核磁共振毕竟是一种辅助检查,在确定其诊断价值时,必须结合临床,由于其机器设备的昂贵,在做此类检查前,要先拍X片,若X片可以确诊的,可以不做这些检查。
发表于 2010-4-7 10: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颈椎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象检查,但在条件许可时,借用一些辅助方法,可对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奎根氏试验、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颈椎静脉造影等。
  
  什么是奎根氏试验? ?
  奎根氏试验即通过腰4~5穿刺达椎管内珠网膜下腔而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来断定有无梗阻。也可以从脑脊液生化检查中根据其蛋白量的升高来推断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压情况,从而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什么是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脊髓造影。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使用造影剂可出现各种反应,具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要从严掌握。
  
  什么是椎动脉造影? ?
  椎动脉造影是通过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造影,或者切开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减压术前的常规检查,可确定施术部位及范围。
  
  什么是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根据病情挑选直接向颈髓供血的动脉注入适量造影剂,根据其造影结果可确定肿瘤部位,诊断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体后缘致压物等。
  
  什么是颈椎静脉造影??
  颈椎静脉造影即将造影剂由胸锁乳突肌内缘直接注入椎体内,通过静脉回流,显示出椎外静脉和椎内静脉的形态和流速等变化,据此推断椎管内外病变情况,对颈椎病合并脊髓症状者尤为适用。
  
  奎肯(Queckenstedt)试验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因为颈椎病的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少,而向四周突出,进入椎管的部分压迫脊髓,或继发的骨刺与突出的椎间盘组成混合物压迫脊髓。对于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应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判断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来了解脊髓是否受压以及受压程度,以作诊断参考。
  ①通畅者多为脊髓变性病变。
  ②部分梗阻者多为颈椎病。
  ③完全梗阻者多为肿瘤引起。
  (2)原理:因为脑脊液自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及脑室膜的细胞产生,由侧脑室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通过导水管入第四脑室,再经正中孔及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连通),由蛛网膜吸收回流至静脉,经颈内静脉返回右心。正常人当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因为回流受到障碍,压力立即上升,10秒以后达200~300mm水柱。解除压迫后,压力即迅速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所需时间也是10秒。由于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故通过腰椎穿刺针接一个计压管即可测出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压力的变化。
  (3)方法
  ①腰椎穿刺后,测出脑脊液的最初压力并记录。
  ②用指压法或用血压表气囊止血带压迫法,压迫颈静脉以观察压力的变化及变化的速度。应用血压表气囊加压时,其气压不能超过60毫米汞柱,每增加其压力 10毫米汞柱时,记录一次脑脊液计压数。应用指压法是,每隔5~10秒钟记录脑脊液计压数一次。压迫颈静脉后如果压力不升则表示穿刺以上的部位有完全梗阻。如果解除压迫,脑脊液压力继续上升,或不能及时回到原来的水平,则表示有部分梗阻。指压法可分别压迫左右颈内静脉,或同时压迫两侧颈内静脉,以观察其压力变化情况。如颈后伸或向一侧弯时有梗阻现象,对诊断颈椎病有特殊的意义。
发表于 2010-4-7 10: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阅读颈椎病检查中的X线平片?
  (1)正位片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臼,齿状突骨折或缺失(张口位片);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和狭窄。
  (2)侧位片
  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除病人的投照位置、投照角度等技术因素之外,可能会有几种原因:
  第一、颈部软组织发生急性扭伤或纤维织炎,疼痛剧烈或有肌肉紧张时,可以影响颈部的正常姿势及活动。
  第二、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病变节段的脊椎固定不动或椎间隙有前窄后宽而出现后突现象。
  第三、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发生曲度的改变及局部旋转或偏歪现象而表现为局部棘突偏歪;关节突、椎根切迹及椎体后缘呈双影现象。在侧位片,以下三种情况有临床意义:
  a: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有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有双影,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呈有双影,称为双边现象,而上下颈椎却显影正常,表示其颈椎有旋转现象。
  b: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变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
  c:颈脊椎的一个或两个脊椎显影正常,而其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现象,表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如全部颈脊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为投照不当的原因,无临床意义。
  ②有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改变,弹性好者,相对稳定,其活动度小并与上下椎间盘相似;严重者可见有滑椎现象,表现为各颈椎前后缘排列不齐。这种现象对病变的椎间盘的定位诊断及了解手术以后植骨情况有帮助。
  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都能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后方的骨赘容易引起症状。但骨赘的大小并非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因而骨赘不大明显而脊髓受压迫明显、骨赘大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均可发生。
  ④椎间盘变窄:椎间盘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而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平片上椎间盘变窄。
  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较差,椎体发生半脱位,或称之为滑椎。椎体的半脱位引起椎间孔的横径和椎管的前后径变小而产生临床症状。
  ⑥项韧带钙化:临床上当项韧带钙化时,与其相对应的椎间盘早已出现退行性的变化。这是因为椎间盘变性以后,相应节段的项韧带负荷较多的缘故。项韧带骨化之前,局部韧带组织经历退变及软骨化的阶段,临床上可以触及局部有硬化,而X线平片却不能显示出来。
  ⑦斜位片:拍颈椎双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孔的大小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钩椎关节增生以后,使椎间孔变小,在颈椎斜位片能显示出来,它是产生神经根刺激及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原因。但是,临床上有些骨质增生明显,并占据椎间孔横径的2/3者也无任何症状。
发表于 2010-4-7 10: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碘油脊髓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是鉴别脊髓病由脊髓变性病、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肿瘤或椎间盘向椎体后方膨出所致。碘油在蛛网膜下腔通畅无梗阻为变性病变或非器质性病变;呈蜡泪状者为粘连性蛛网膜炎;呈倒杯状者为髓外脊髓肿瘤。
  (2)其适应症有脊髓长束障碍症状同时又有颈椎病疾病。对碘及碘油过敏者属于禁忌症。
  (3)操作方法:腰椎穿刺Queckenstedt试验有梗阻或部分梗阻,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碘油碘苯脂(myodil)3ml或3ml以上,患者仰卧或俯卧于X线检查台上进行透视检查,逐渐倾斜检查台,使之呈头低脚高位。此时可见油柱呈条带状向头段移行,至胸?1~胸?2时,油柱稍受阻并加宽。加大检查台倾斜角度,油柱可继续上移,至接近脊髓受压部位时,流速变慢;到达受压部位后,油柱渐渐呈平段状。完全梗阻者,虽加大检查台面倾斜度,其影像也无改变;部分梗阻者,加大倾斜角度可见碘油在平段之一侧上行,呈L形,或者在平段的两侧上行,呈凹形,到达另一个梗阻部位时又重复上述现象。
  如果碘油能通过颈椎到达颅内,则改为头高脚低位,由上而下观察一次,以了解梗阻上界及节段数。如果为完全梗阻,则应作脑池穿刺,注入碘油作下行造影,才能了解其上界。这可为多发颈椎间盘病变的彻底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如果仰卧位造影剂畅通无阻,则应作俯卧位观察,以免遗漏椎间盘凸向椎管程度较轻的病例。
  
  碘油造影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1)颈椎病的碘油脊髓造影,正位片所见以平段显影或在平段的基础上发展呈L 形及凹形,最后呈梯形。平段的基础是椎体后方的混合突出物引起,所以,平段的影像与椎间盘的平面大致相符合。在侧位片上可以见椎间盘等混合突出物对脊髓不同程度的压迫现象。骨性突出物与碘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比硬膜厚度大几倍,表示其间夹有软组织。前路手术后在短期内可见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但脊髓造影仍显示有梗阻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在2~6个月才消失。
  (2)一般来说,椎间盘病变患者进行碘油造影时,因为梗阻物在硬膜的前方,于仰卧位和侧卧位时是通畅的,而俯卧位有梗阻;如果压迫较重,仰卧位也会出现梗阻现象;如果侧卧位时须作仰头动作始出现梗阻时,则可能为皱折的黄韧带压迫脊髓的缘故。
  (3)碘油停留在蛛网膜下腔数月至数年,除极少数病例可固定于马尾盲囊部以外,绝大部分是游动的,可以保留少量(3ml)为日后观察治疗效果之用。
  (4)碘油可以吸收,但吸收的速度慢,一般的病例于注药后半年至一年后尚可留有足够的药液进行观察之用。
  (5)碘油造影反应一般很小,持续的时间也很短。个别反应于注射Myodil3 ~5天内,一般只有头昏、低烧、下腰发沉、尾椎部或下肢有下坠等反应;个别瘫痪较重的病例,于注射后,碘油可刺激脊髓而出现短暂时间的症状加重,一周之后,症状即可恢复。
  (6)碘油的密度、粘稠度大,所以碘油造影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也较大。有些患者脊髓有损害的征象而Queckendtedt试验显示脊髓腔完全通畅,而碘油造影,特别是当病人处于俯卧位时进行此检查时,却显示有部分梗阻,于手术以后得到较好的疗效。另外,有的病人以腰椎病收入院检查时,在进行碘油脊髓造影后发现颈部椎间盘节段平面也有梗阻现象,因为当时没有颈脊髓压迫的症状,而未加处理。数月以后,个别的病例出现了上肢的病理反射。
  碘油脊髓造影的正常可见:碘油除在胸椎?1~胸椎?2的节段水平游动有拐弯以外,或者直线通过颈段,或者呈散在点滴状通过颈段脊髓外、蛛网膜下腔,属于正常现象,表示没有压迫或梗阻。
  
  空气脊髓造影有何具体内容?
  (1)造影方法
  ①术前准备:禁食。
  ②操作技术:患者于侧卧位,在腰?3~腰?4或者腰?4~腰?5棘突之间行局部麻醉,硬膜外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待有脑脊液流出时,再插入硬膜外导管。拔去穿刺针,保留并固定导管,令病人仰卧在X线检查台上,颈后垫小枕以保持颈部于中立位。调节检查台,使病人处于头高脚低位。用30ml的注射器自硬膜外导管抽出脑脊液20ml,再以2~3分钟的时间将等量的空气慢慢推入。注气后,病人会有腰、胸、颈部疼痛。待颈部感到疼痛时,说明空气已经抵达颈椎,即可以拍摄颈椎侧位X片。如果只有腰椎及胸椎疼痛而颈椎不疼痛,可以增加腹压,以使空气上升到达颈部。如果注射空气时,病人感到有头痛,表示空气已经到达颅腔,则应屈颈并调节头部位置,追加注射一定量的空气后,再拍片。一般20ml空气可以使颈椎的显影良好。
  ③X线的投照技术:
  a 投照条件:140千伏,100埃,1/10秒。
  b 当X线片显示颈段椎管已有空气时,即开始调节颈椎的曲度,稍放低检查台的头端,使全部颈段脊髓腹部充气。然后摄取侧位片及左右斜位片。摄取斜位片时,倾斜角度不可太小,否则影像与颈椎重叠,不好观察。最后病人取俯卧位,仍保持其头高脚低位,进行高电压摄片。如果充盈欠佳则改为坐位、屈颈位摄侧位片。
  ④术后处理:拍摄以后,X线片满意后,病人改为脚高头低俯卧位。此时空气聚集于腰部,经硬膜内插管抽出空气,然后拔管。病人继续保持头低位12小时,并用抗菌素2~3天。有头痛者给镇痛剂。
  (2)造影所见
  ①正常显影
  a 仰卧位:在侧位片上,椎体后缘与脊髓之间有一幅度介乎2~5mm宽的条带状充气阴影,该影象的前后缘光滑,而后缘将颈脊髓的腹侧衬托出来。
  b 俯卧位:由颈2至枕骨下方呈漏斗充气阴影,颈?3以下有2~3mm宽度的条带状充气阴影,其前缘将颈脊髓背侧衬托出来,后缘呈显与弧度一致的光滑曲线。
  ②病态所见
  a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变在向后突出的椎间盘处有缺损。该缺损的上下范围一般不超过一个椎体的高度。但对于偏于一侧或者体积较小的病变不易显示出来。
  b 脊髓型颈椎病:
  仰卧位:脊髓前方充盈缺损的范围波及多个椎体,在颈部处于高度背屈位时,充盈缺损的范围更大。
  俯卧位:可见蛛网膜下腔明显变窄。
  c 其他应用:空气脊髓造影可应用于颈椎椎管测量,诊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以及颈部神经根撕脱伤等。
  
  椎动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主要了解椎动脉有无畸形、迂曲、阻塞、受压、变细和椎动脉的形态学改变与颈部活动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椎动脉造影了解脊髓前动脉的机能状况。
  (2)适应症:临床上诊断考虑为椎动脉型颈椎病需要进一步诊断和鉴别诊断者。
  (3)禁忌症:对碘剂过敏,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史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者,皆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4)方法:常用方法有动脉穿刺法,即从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以及椎动脉进行穿刺造影;动脉插管法,即切开肱动脉或通过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这种方法又分为一般性动脉造影和选择性造影。
  
  椎动脉造影容易引起哪些并发症?
  (1)局部并发症
  ①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因为血管的痉挛或血栓形成而致。
  ②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这是因为动脉和静脉受损伤而没缝合所致。
  ③出血、感染及正中神经损伤。
  (2)全身并发症
  ①过敏反应:荨麻疹、粘膜水肿。
  ②造影期间低血压:因为造影剂刺激颈动脉窦而致。
  ③死亡:造影剂作用于肺血管床、心肌和心传导系统而致。
  (3)脑部并发症
  ①暂时性运动障碍。
  ②视力障碍。
  ③脑缺氧。
  
  颈脊椎静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颈椎病作颈脊椎静脉造影者,主要观察椎前内静脉的显影情况。该静脉在病变节段平面有管径变细或显影中断现象,其阳性率约为95%~97%。另外,可见椎后外静脉的扩张、迂曲及形状改变。颈椎病并有脊髓症状者,是颈脊椎静脉造影的较好的适应症。
  (二)具体造影方法
  ①术前准备:禁食,预备消毒穿刺包及肾上腺素1ml。
  ②体位;病人仰卧于X线检查台上,肩胛部垫小枕,颈部轻度屈曲位。
  ③操作技术:消毒皮肤,覆盖无菌巾,由胸锁乳突肌的内缘进针直达椎体,用1%的普鲁卡因局部麻醉。然后用10cm长,内径为1mm的带针芯的骨穿刺针,在透视下刺入颈?3或颈?4椎体的中央,反抽回血证明针在骨髓内,注入60%的造影剂1ml ,稍停一会,如注入造影剂无阻力而病人无过敏反应,可将10~15ml加压注入。于开始注药 3秒钟即可连续拍取颈椎正、侧位X光片。
  (三)造影反应:注射造影剂时,病人会感到有一过性的颈肩疼痛及恶心,个别的因为穿刺损伤脊髓,而引起局部脊髓坏死及发生血栓等。
  
  颈脊髓动脉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临床意义
  颈部脊髓对局部的缺血状况比较敏感。血管闭塞性病变和其他的压迫均可引起缺血性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甚至截瘫。如椎间盘突出引起脊髓前动脉的狭窄或梗阻,侧位像显示有脊髓前动脉的移位。一般肿瘤,可以见脊髓正常血管的移位和肿瘤的动脉供血情况,如果是血管瘤则可以见到扩张迂曲、密集的血管阴影现象。
  (2)正常的脊髓动脉造影情况
  锁骨下的动脉造影,可见显示的上颈部的脊髓前动脉及脊髓后动脉情况。椎动脉直接穿刺造影,可获得50%的上颈段脊前动脉显影,而肋颈干的选择性动脉造影有80%的病例显示下颈段脊前动脉。根动脉与脊髓动脉常常呈Y形吻合。在正位片上脊髓前动脉常呈发卡状偏位现象。
  (3)造影方法
  ①椎动脉造影 经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可以使椎动脉及脊髓分支显影。
  ②股动脉插管 经股动脉插管,一直到椎动脉、肋颈干或颈升动脉。快速注射造影剂3~6ml,当注药到1/3~2/3时连续拍片,可以得到颈脊髓动脉的造影效果。
发表于 2010-4-7 10: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CT对颈椎病有哪些适应症?
  (1)颈椎椎管狭窄症:CT是诊断及定位椎管狭窄的较准确的方法,能测量椎管的各径线及面积,观察椎管形态,了解其骨和软组织的情况,显示椎管内受压迫的程度。
  (2)颈椎间盘突出症:CT能直接显示突出的髓核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程度。
  (3)排除肿瘤和炎症:如果X线片证实的病灶,CT更能明确病变的范围,椎体及附件的情况,病变是否侵犯了椎管及椎间孔,有无椎旁的肿块,病变是否为侵蚀性,病变是多血管还是无血管,组织有无钙化、坏死、囊性变等。对临床怀疑有脊椎病变而平片阴性或可疑者,CT能明确提示有无骨质的异常。
  (4)明确骨折和脱位:椎弓骨折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在平片上容易漏诊,而CT能明显提示,可准确测量病变对椎管及椎间的侵犯程度。CT检查还可以准确显示寰椎的骨折。严重的脊椎外伤患者只需平卧于CT检查台上,用横段面扫描及多平面影象重建即可了解骨折和脱位的情况,避免过多地移动病人。
  (5)观察先天性的异常:CT能观察骨质和软组织的结构,进一步明确脊椎的先天性畸形情况。
  
  核磁共振(MRI)的检查对颈椎病有哪些适应症?
  (1)颈椎间盘突出:目前,MRI成像技术是对椎间盘病变进行检查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MRI成像对组织密度的分辨率高。无需作其他的创伤性检查,即能分辨正常纤维环与髓核。并显示椎间盘突出的方向与程度,了解椎间盘有无变性。在这方面其优于CT。
  (2)观察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MRI成像可以直接显示骨刺及后纵韧带钙化的脊髓压迫情况,且显示颈胸段移行部位的脊髓压迫更明显。
  (3)排除脊髓肿瘤及脊椎肿瘤:首先它能明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其与神经轴的关系。再者是能明显显示肿瘤的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而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对于脊椎肿瘤可以了解肿瘤的范围及对脊髓压迫的情况。
  (4)明确颈椎外伤和感染的病变程度:目前,MRI成像是唯一能够显示脊髓形态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它能清楚地显示脊髓损伤的部位、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等情况,还能显示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如脊髓萎缩、空洞形成、胶质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同样, MRI也是诊断椎体、椎间隙感染最有效、最特异的检查方法。
  (5)明确先天性畸形的疾病诊断:MRI检查对Arnold-Chiari畸形很有诊断意义。可在矢状面图象上显示小脑扁桃体的下降
发表于 2010-4-7 1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颈椎病如何引起偏头痛,与一般偏头痛如何鉴别?
  颈椎病引起的偏头痛也称为颈性偏头痛,也称Barre?Lieou综合征、后颈交感综合征、脑颈综合征等。
  引起颈椎病变最常见的原因是骨质增生,尤其是颈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后者往往是造成颈神经根与椎动脉受压的主要原因。椎动脉是疼痛的敏感结构,因骨质增生而受压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其中20%的病例出现一侧搏动性头痛,而与偏头痛难以区别。
  颈性偏头痛与一般偏头痛从以下几点可以做为鉴别:
  (1)头痛侧上肢均有麻木、疼痛、无力和抬肩困难等颈胸神经根症状,以及眩晕、咽痛或咽阻塞感和头痛侧耳鸣、耳内疼痛等脑干感觉神经激惹症状,头痛缓解后症状消失。
  (2)除疲劳、受寒外,大多数以颈部突然转动或前屈后仰为发病诱因。
  (3)有1~10分钟的一侧或一侧为主的黑朦、闪光暗点等先兆症状。
  (4)头痛部位每次恒定不变,多局限于枕部。
  (5)均有头痛侧或双侧枕大神经炎的主客观症状。
  (6)有头痛侧的颜面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或咽反射的减弱等轻微脑干体征,转颈时可有短暂
 什么是颈肋综合征??
  由于第7颈椎的横突异常增生,隆突形成肋骨,而使胸廓的出口狭小,以致出现神经和血管的压迫症状,此即颈肋综合征。本病多见于中年人,因为人步入中年以后,颈肋软骨逐渐骨化,血管弹性差,胸廓出口的血管、神经容易受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手臂疼痛,感觉异常,肤色苍白,手指发冷,患肢肌肉萎缩、软弱无力,其中以手掌尺侧小鱼际较明显。严重者可出现患肢瘫痪,感觉消失,甚至手指坏死现象。颈部触诊,可在患侧锁骨上凹中部触及质地较硬的肿块,在肿块下可以触及锁骨下动脉的搏动。如作颈椎X线摄片,可发现第7颈椎患侧横突异常,形成肋骨,即可明确诊断。
  如颈肋短而小,神经和血管的压迫症状不明显时,可不作治疗。若压迫症状严重,则需手术治疗,切除颈肋。
  
  什么是颈椎椎管狭窄??
  颈椎椎管狭窄是指颈椎椎管发育狭小,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者由于相邻颈椎对位不良等而引起椎管前后径变窄。临床上,我们常根据测量椎管前后径来判断其狭窄程度,颈椎椎管狭窄是引起脊髓型颈椎病、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因素,所以准确测量颈椎椎管前后径对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X光片实际检查发现:男性颈2椎管前后径为18.9mm,颈3~7为16.1mm;女性颈2为19.2mm,颈3~7为15.4mm。临床上发现颈椎椎管前后径为13mm 者有可能出现脊髓病变,所以规定颈椎椎管前后径在13mm以下者即为颈椎椎管狭窄。
  
  导致颈椎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1)先天发育而致的颈椎椎管狭窄。颈椎由于先天发育因素,致使颈椎椎管容积比正常狭小,X片主要为颈椎管前后径广泛狭窄,无增生和移位。
  (2)骨质增生而致的颈椎椎管狭窄。多见于40岁以上,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可导致椎管前后径不同程度的狭窄,其部位多在颈4~6。
  (3)由于颈椎失去稳定而致椎管狭窄。多见于颈部外伤而致颈椎半脱位的年轻人,及因颈椎间盘、韧带及关节囊等组织退变或损伤而致颈椎失稳的中老年人。
  (4)由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而致颈椎椎管狭窄,多见于东南亚地区,尤以日本多见。
  (5)由于病变而代偿所造成的椎管狭窄,由于颈椎生理前凸曲线因脊柱病变而代偿改变为颈屈过度后伸而致椎管狭窄。
  (6)类风湿关节炎病可使寰枢椎半脱位,寰椎前移导致寰椎椎管前后径变窄,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临床上有哪些病因可以导致颈椎椎管狭窄?
  (1)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颈椎由于发育因素,各颈椎的椎管容积较正常狭窄。颈髓横断面,中央部较厚而两侧较薄。在成人的颈髓中部前后径为8~10mm,椎管前后径如过于狭小,可以直接压迫颈髓、神经根及硬膜,支配部分软组织的交感神经纤维也容易被压迫而引起血管痉挛。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是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因素。
  病人在青少年时期,虽然有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的现象,但由于代偿功能,一般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成年以后,因为颈椎发生退变,而头颈部经常受到外伤或劳损,这样可逐渐出现一些脊髓症状。颈椎的X线片检查,多数病人颈椎排列良好,无明显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移位,主要表现为椎管前后狭窄,在颈椎中下部椎管狭窄的程度较重。
  无症状的成年人,颈椎2~7椎管的前后径在14.5mm以下属于发育性椎管狭窄。
  (2)骨质增生性椎管狭窄
  病人年龄为40岁以上,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引起椎管前后呈不同程度的狭窄,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或脊髓型颈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椎管狭窄部位在颈椎4~颈椎6,部分病人在颈椎3或颈椎7。椎管狭窄还可以因为压迫脊髓而出现症状。
  临床上不少成年人或老年人,虽然椎体骨质增生明显,但因为其椎管前后径较大,而没有任何症状。
  (3)失稳性椎管狭窄
  颈椎失稳多为中年以上的病人,因颈椎间盘、韧带及关节囊等组织退变或损伤造成;年纪较轻的病人可因为颈部外伤而致颈椎半脱位;少数病人因颈椎病手术之后,相邻颈椎因为代偿性活动增大而失稳。颈椎屈曲性损伤的病人,由于寰椎横韧带损伤,前曲时寰椎向前移位,寰齿间距达3~10mm。后伸活动时,失稳颈椎可后移位 1~4mm,后移颈椎的椎体下后缘和下一颈椎椎弓上缘形成椎管狭窄区。症状较重者,颈部后伸活动常常受限,后颈部肌张力增高或肌肉痉挛;部分病人作颈部后伸活动时,肢体和躯干部有麻木感,下肢可出现肌肉抽搐,这是因为颈髓受压迫的病理现象。
  (4)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椎体后面有后纵韧带附着,其韧带骨化后,由于体积增大,可使椎管前后径狭窄。上颈段病变常常累及颈2~颈4,下颈段累及颈 5~颈6。
  上颈椎椎管较宽,后纵韧带骨化病变多不引起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骨化较完全的病例,局部稳定,解除了动态的致病因素,症状较轻者,椎管前后径狭窄程度虽然达10~11mm,但大都不出现严重的脊髓损伤现象。
  (5)代偿性椎管狭窄
  颈椎生理前凸曲线可以由于脊柱的病变而表现为代偿性的病变。临床上可以因为以下几种病因而引起颈曲过度后伸改变。
  ①椎横韧带损伤和枢椎齿状突有发育不全时,寰椎常发生前脱位;寰枕椎有先天性融合畸形,枕骨大孔部有窄变,而使延髓下部及上颈髓部受压迫。机体为缓解以上的神经组织损伤,呈代偿性颈椎过伸体位,颈、肩部肌张力增高。
  ②适应正常生理解剖和保持人体重心平衡,颈、胸、腰椎具有一定的生理曲线。胸椎因某些病变后凸变形,病人可以出现代偿性颈椎过度后伸曲线。
  部分病人代偿性颈椎后伸的程度严重,在颈椎X线侧位片可见椎弓明显重叠,椎弓上缘可突入椎管,该椎管的前后径呈狭窄性改变。
  (6)类风湿性病变而致寰枢椎半脱位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累及颈椎,病程长,年龄大的病人可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病人症状为后颈部及肩部疼痛;寰椎前移导致寰椎椎管前后径明显变窄者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检查时发现颈部旋转运动受限,上颈椎向一侧移位,压痛;枕大神经从寰枢椎椎弓穿出部压痛,或呈锥体束损害体征,这类病人有长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什么是颈椎半脱位??
  颈椎半脱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多被忽视,易漏诊。颈椎半脱位主要是椎体间小关节之间发生轻度的移位,一般为前方脱位和侧方脱位两种,以前方脱位为多见。造成前脱位的损伤较为轻微,损伤小,一般不足以使椎体发生挤压性骨折。但椎体后的软组织如小关节囊、韧带等可以发生程度不同的撕裂和出血。当颈椎半脱位时,上椎体的下关节突可向前轻度移位,棘突间增宽一般较多发生在第四、五颈椎。
  患者一般主诉头颈部疼痛,转动不灵活,运动时疼痛加重。颈部肌肉可有痉挛,棘突上常有压痛,或者颈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疼痛严重。临床检查常有神经根刺激症状或受牵扯症状。X线拍片可见正常生理前凸消失,余无明显改变。
  急性期卧床休息为主,可用颈部牵引,或石膏领及颈托固定4~6周。
  
  什么是颈椎融合畸形??
  颈椎融合畸形也称颈椎分节不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颈椎融合性畸形,表现为颈椎数目减少,颈项缩短,头颈部运动受限,并常伴有其他部位的畸形,少数患者可伴有神经系统障碍。目前认为在胚胎的3~7脊椎的生骨节细胞异常移动而引发此病。
  患者颈部较正常人短、枕部发际降低和头部运动受限。少数患者可合并脊髓空洞症,先天性耳聋,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或面神经的麻痹,家族性共济失调症,智能障碍等。有的患者可有“镜子动作”即一侧上肢的动作为另一侧所模仿,但下肢不受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该症状逐渐不明显。
  本病一般不需治疗,但如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者可以牵引治疗。平时应注意避免颈部剧烈运动和防止外伤, 以免导致颈椎损伤或脱位。
  
  颈椎病的病理是如何表现?
  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病变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临床也习惯称为颈椎综合征。颈椎间盘退变以颈椎5~颈6、椎6~7的发病最为多见,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病变:颈椎病的初期病理变化为颈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首先是髓核的脱水使髓核最后成为一个纤维软骨性实体而使椎间盘狭窄。再者是纤维环停止发育而退变,并出现破裂,发生髓核脱出,同时纤维环的退变引起颈椎间盘的狭窄。最后是软骨板的变性而加重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和坏死。
  (2)继发性病变因为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之后,物理性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耐压性和耐牵拉力减低。
  ①耐压性减低:由于耐压性能差,当颈椎间盘受到头颅重力和胸部肌肉牵拉力作用时,变性的颈椎间盘也可以发生局部和大部分向外突出,而引起椎间隙狭窄,小关节错位或重叠,椎间孔的上下径变小。
  ②耐牵拉力的减低:因为颈椎间盘耐牵拉能力的减低,当颈椎作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动作时,相邻椎体间的稳定性减少,可以出现一系列椎体不稳定现象,包括椎间盘的活动度增大,椎体半脱位亦称为滑椎;继而出现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的改变。
  因为椎间盘向外突起,将周围的组织如前纵韧带及椎体骨膜等掀起。在椎体、突出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之间形成三角形空隙。积聚于该空隙内的血液和组织液可以机化而形成椎体骨刺。另外,相邻两椎体的失稳,椎体缘受到附着韧带的牵拉力加大,亦可以刺激该处引起骨质增生而形成骨刺。
  
  如何直接测量颈椎椎管前后径和其前后径的指数?
  首先投照颈椎侧位X线片时位置要正,球管和颈部的焦距为1.5m。检查颈椎发育性椎管前后径时可测量病人颈5椎管前后径,必要时再测量其他部位。使用方法为在侧位片颈椎椎体后缘中点水平向后至棘突与椎弓连接点,这样可以测量颈2~7的椎管前后径,以毫米数值计算。测量寰椎椎管前后径的方法为自枢椎齿状突后缘水平向后至寰椎后结节前缘的间距。测量有病变的颈椎椎管有效前后径时,需要投照病人颈椎侧位片,必要时投照颈椎功能位X线片,测量每个椎管的前后径,以了解椎管的狭窄部位和程度。临床上变窄椎管的测量方法为上一椎体后下缘至下一颈椎棘突和椎弓连接处的上方交点,即为患椎椎间的椎管前后径。如寰椎有前脱位,应在屈颈位的X线侧位片测量枢椎齿状突后缘至寰椎后结节前缘的间距,为寰椎椎管的有效前后径;从齿状突前缘中部至寰椎前后径后缘的水平间距,为寰椎前移的距离。
  在测量颈椎椎管前后径指数时,首先在颈椎侧位片上,测量同一患椎椎体的前后径数值,以椎管前后径数值为分子,以椎体前后径数值为分母,计算其百分比即为患椎椎管前后径指数。
  根据一组正常成年人颈椎片的测量统计,正常的颈2~颈7椎管前后径指数为89%~92%,平均值为90.5%。椎管前后径狭窄病人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的椎管前后径指数多在70%以下。
  
  颈椎病为何多发生于颈椎下段?
  (1)颈椎下段活动最频繁,且活动较大,损伤机会多,但颈7因为横突较大有较多的肌肉保护,稳定性好,不易损伤,损伤多见于颈5和颈 6。
  (2)椎管从上至下逐步变小,如第一颈椎椎管前后径为22.9mm,而第六颈椎则为17.5mm。但颈脊髓则与其相反。下段因颈部膨大而增粗,所以容易出现脊髓压迫。
  (3)椎间孔从上至下逐步变小,但下段臂丛神经根,一般较颈上段颈丛神经粗大,所以容易损伤。
  (4)颈5、颈6横突孔离椎体近,椎体有骨赘形成时,容易在颈5或颈6处压迫椎动脉等组织。
  (5)下颈段脊髓血运较差,容易引起缺血性障碍。
  (6)颈上段脊神经根是平行的离开脊髓,损伤机会少,而颈下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向下斜行,损伤的机会较大。
发表于 2010-4-7 1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疗法,亦即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需要根据临床类型、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病人身体状况以及疗效等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绝大部分病例应首选保守疗法,因其简单易行,易被病人接受,早期病例疗效也较满意。具体适应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早期或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该病经系统的保守治疗往往可明显缓解症状而解除病痛。颈椎牵引和颈部围领可考虑为首选治疗方法,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2)神经根型颈椎病。该病症的主要特征是颈肩痛伴手指麻木,时好时坏,经颈椎牵引、按摩和理疗等方法治疗,时常奏效。
  (3)早期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症状往往缓解。
  (4)颈椎病伴有精神疾患者,不能配合手术治疗,或术后疗效不能肯定者。
  (5)年老体弱,患有心脑血管或肝、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颈椎病患者。
  (6)颈椎病术后恢复期的病例可选用药物、理疗及针灸等保守疗法。
  
  颈椎牵引有什么作用?
  颈椎牵引是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传统方法,对某些病例,如果运用得当,可获得一定的疗效。颈椎牵引通过牵引力与反牵引力(即病人自身的重力)的相互作用,可逐渐缓解痉挛的颈部肌肉,减轻疼痛。
   颈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致使椎间隙狭窄以及椎间孔变小。通过适当的牵引力,可使患部椎间隙被逐渐牵开。这样就降低了椎间盘内压,甚或使之形成负压,既可回复向周围膨胀的纤维环,又可吸纳微小突出的椎间盘。对于早期颈椎病出现的颈椎生理曲线变直,颈椎列线不正等情况,通过牵引可逐渐加以矫正。
  在狭窄的椎间隙被牵开的同时,两侧狭窄的椎间孔和小关节间隙亦被牵开,减轻或解除了神经根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并可有效地制动,减少因颈椎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摩擦或刺激,便于肌肉、滑膜、神经根、脊髓等组织炎性水肿的消退与吸收。
  随着颈椎椎管纵径的拉长,椎动脉痉挛、曲折的现象可逐渐改善;脑脊液和脊髓的血液循环亦会变得通畅。这样,大脑与脊髓的缺血、缺氧现象就会得到纠正。
  
  常用的颈椎牵引方法有几种?
  颈椎牵引方法一般分为两种,即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通过枕颌布吊带套在病人的枕部和下颌部进行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随疗程逐渐加至10kg。牵引时间为每日2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根据情况可治疗1~3个疗程。
  坐位牵引时,患者坐于牵引架下椅子上,套上枕颌布吊带,牵引绳通过两个滑轮后,尾端接上牵引重量。
  卧位牵引时,患者仰卧于床上,抬高床头20cm,患者头下置一薄枕,套上枕颌布吊带,牵引绳通过床头牵引架上的滑轮,尾端接上牵引重量。因摩擦力缘故,卧位牵引重量需略大于坐位牵引时的重量。
  
  如何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广泛普及的今天,经医生指导,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进行颈椎牵引往往需要连续的2~3周时间,不能间断。医院的牵引设备有限,病人又相对较多,经常要排队等侯,若无其他特殊治疗,势必会影响工作,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适合于家庭使用的牵引装置并不复杂,可自制,亦可在医疗器械商店买到。现介绍两种方法:
  (1)将固定装置及滑轮固定于门框横楣等物体上。
  (2)将牵引绳穿过滑轮,一端连接牵引弓及牵引吊带,另一端连接牵引重物。
  (3)可随意选用沙袋、砖块、铁块等易得物品作为牵引重物,放置一口袋内悬吊即可。
   另一方法系用病人自身体重进行牵引,是传统方法的改进型,为市售成套产品。将牵引装置挂住,病人坐好后,将枕颌吊带套住头部,用手拉动牵引杆之绳索,齿轮即定向运动,且能自锁。即可在齿轮和头部之间的牵引绳上产生向上的牵引力,利用向上的拉力和病人自身的重力相对抗来达到颈椎牵引的目的。
  
  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应当注意什么?
  当采用齿轮自锁式牵引器进行牵引时,牵引力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不适,颌面、耳、颞部无明显压迫感为宜。牵引结束时,如牵拉复位杆之绳索,齿轮自锁即瞬时失效,牵引力忽然消失,会出现颈部不适感。比较舒适的方法是病人扶住坐椅站起,令牵引力逐渐减弱。
  枕颌吊带应柔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当采用传统装置牵引时,牵引架的固定要可靠,牵引绳要结实耐磨。牵引重物距地面30cm左右,病人站立时重物可落在地上。 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逐渐加大至10kg左右。每日牵引时间为2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牵引至2~3个疗程。症状随治疗缓解时,即说明牵引已见效。当症状基本消失时,要再坚持牵引一段时间,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颈椎病患者使用颈部围领有何作用?
  在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经常要使用颈部围领,通常用硬纸板、塑料和石膏等材料制成。颈椎椎管、椎间孔和横突孔分别通过脊髓、脊神经和椎动脉。当发生颈部外伤,以及骨折脱位等情况下,为保持局部稳定,防止损伤继续加重,需要加以制动。
  一般说来,颈围有如下作用:固定颈椎于适当的体位,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当颈椎关节面之间的异常活动产生创伤性炎症反应时,运用有效的外固定,可明显地促进水肿的吸收,减少关节面间的相互刺激和摩擦,有利于炎症反应的恢复。
  
  颈部围领适用于哪些病人?
  当颈椎病急性发作,原有疾病快速进行性发展,以及手法复位或手术后的病人,都可以考虑使用颈部围领。以下情况可使用颈围:
  (1)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2)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颈肩部严重疼痛。
  (3)椎动脉型颈椎病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4)严重的颈部外伤的病人。
  (5)颈椎错位经手法治疗后尚存移位倾向者。
  (6)颈椎结核、肿瘤的病人。
  (7)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人。
  (8)颈椎病手术后,骨、关节、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等组织都遭到不同的破坏,颈椎稳定性极差,需要制动。尤其植骨术后,颈椎间的异常活动,可造成植骨块的压缩和脱出,更依赖良好的外固定。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什么是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冯天有用现代医学知识对北京民间医生治疗脊柱疾病的手法进行了科学分析,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法。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的稳定有赖于关节、椎间盘、肌肉、韧带等各种组织结构的相互协调,处于平衡状态。项背部肌肉、韧带的损伤、颈椎间盘的病变,极易导致颈椎前后关节的不稳定,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等组织产生刺激和压迫,出现临床症状。通过细致的查体和X线片分析,以触诊找到了引起病症的错位颈椎的偏歪棘突,在牵引旋转和推挤的作用下矫正错位的病变颈椎,恢复颈椎的解剖位置和正常生理曲线,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何实施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以患者棘突向右侧偏歪为例,令患者坐于一矮凳上,医生站立在其背后,用拇指进行触诊,自上而下。因寰椎(第一颈椎)无棘突,故可依次触摸到第二至第七颈椎的棘突。偏歪的棘突,往往有压痛。以前胸顶住病人枕部,用右肘前部托住其下颌部向上牵引,适当右旋,以左拇指端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向左侧推动,可听到响声或偏歪棘突复位时的移动感。
  复位完毕后,头部置于中立位,再次进行检查,如未复位,可重复上述动作。如偏歪棘突已复位,可适当行按揉及理筋等手法处理项背软组织。
  治疗后病人要休息数日,避免伏案工作。颈椎不稳定的病人要采用颈围加以外固定,维持体位。
  对于项背肌僵硬或疼痛较重病例,可于治疗前口服肌松弛或消炎镇痛药物,并进行理疗或热敷,待肌肉痉挛缓解,疼痛减轻后再进行治疗,切忌强行复位。
  
  不恰当的手法和牵引对治疗颈椎病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在治疗颈椎病时,手法过于轻柔或牵引重量过小皆达不到良好的疗效,反而会贻误治疗时机,但尚不致明显加重病情。
  颈椎是人体诸组织中结构最为巧妙的部位之一,由于其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要求在治疗上严格遵循治疗量适中的原则,任何粗暴操作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容易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易发生意外损伤。某些操作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例如重手法推拿等,结果可使患者突然出现神经症状,甚至完全瘫痪,亦有立即死亡者。此主要是由于手法过重或不得要领,以致超过颈部骨骼与韧带的正常强度,或是由于颈部病变已形成椎间关节失稳或椎体破坏,稍许用力即出现脱位或骨折而压迫颈髓或脊神经根等。因此,在应用这些疗法前,应常规摄正侧位X线片,以明确判断局部骨关节状态而减少意外的发生率。
  (2)易加速病变进程。任何超过颈椎骨关节生理限度的操作,均可能引起局部创伤性反应。轻者局部水肿,渗出增加,粘连形成等。重者韧带可撕裂,并出现韧带——骨膜下出血、血肿形成、机化、钙化,以至骨赘形成,从而加速了颈椎退行性变的进程。
  (3)不利于今后的手术疗法。许多学者认为,凡在手术前进行过粗暴操作者,不仅术中出血多,疗效欠满意,且恢复时间长,植入物也易滑出。这主要是由于局部创伤性反应较大,椎间关节韧带松弛,尤以大重量牵引者,椎间关节韧带松弛,以致术后颈部稍许后仰,植入物即有向外滑出之可能。因此,对此种病例手术时必须十分小心,准备工作更应充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23 02:12 , Processed in 0.039781 second(s), 2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