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行走四方 于 2017-6-13 09:51 编辑
可能大家要问咋路边出现了程咬金的塑像,记得当时在微信中发出图片时就有人问过,后经了解才知这里是程公故里
在东平湖水库一级湖内,距梁山县城37公里,濒临黄河处,有个两千多人的村庄叫斑鸠店村。据《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记载,该村建于南北朝时期,当时这里系交通要道,道旁有一客店,店主人善养斑鸠,故村名命名为斑鸠店。不知你了解与否,该村是唐初大将程咬金的家乡。 程咬金,济州东阿(今东平县斑鸠店村)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卒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 程咬金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兴,是北齐兖州司马,其祖名程哲,是北齐晋州司马,其父名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唐赠使持节瀛州诸军事、瀛州刺史。 由于时势的变迁,程咬金的少年时代家境已很贫寒,初以卖筢子为生,奉养其母,后流落江湖。他生性耿直,善使长矛和板斧,勇猛过人,隋末炀帝荒淫无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动乱纷起,程咬金组织数百人保护家乡村民的安全,防止侵扰。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程咬金参加了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后投奔唐王朝,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他参加了平定地方割据势力的战争,为建立和巩固唐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战功显赫,累受褒奖,先后被封为宿国公、卢国公。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命将二十四名开国功臣肖像图画于皇宫凌烟阁,程咬金即其中之一。永徽六年(655年)迁左卫大将军。 程咬金去世后,赠授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陕西醴泉东北五十里的唐太宗昭陵墓,其子有处默、处亮、处弼。 程咬金传奇似的一生,被后代文人加工塑造成了“混世魔王”的形象,他憨厚纯朴、维护正义的侠义肝胆成为众多民间文学的主题,因而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人物。至今在他的家乡还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和史迹。 当年为了让乡亲们能够喝上水,程咬金便在村里打了口井,井水甘甜,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引用该井里的水。后来这里不缺水了,人们便把这口井封存了起来,并立碑纪念,该碑至今犹存。 “程咬金的三斧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俗语,想当年“三斧定瓦岗”的传奇经历使他成了瓦岗寨的大王,成了当时反隋起义军的主力。这里不想重温人所共知的故事,只是想告诉人们,他的这“三斧头”武艺是楚霸王项羽托梦教的。时间在程咬金出山前为了保护乡里而袭武时,在此“安息”的西楚霸王项羽大为感动,因此便托梦教他武艺,谁知程咬金性急,只学了他的“三斧头”。 西楚霸王项羽,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身长八尺,力能扛鼎,胆气过人。见秦始皇巡游的盛况,喊出“彼可取而代之也”的豪言壮语。24岁随季父项梁起兵,不避强敌,带领义军向秦都咸阳进攻。一路上攻城掠地,势如破竹,火焚阿房宫,杀死已投降刘邦的秦末帝子婴。分封诸侯后还归楚地,又开始与刘邦争雄,经过数年争战,曾打的刘邦抛子而逃,俘获刘邦的老父与妻子,但终因不能广纳贤才,顺应民心,而一意孤行,持力频战,终至在四面楚歌声中别姬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 关于项羽在斑鸠店村附近有墓有不少人不知道,实际上是头葬地,《史记》对此早有记载:“项王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曾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鲁公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汉谷城乃后来的东阿,据清代《东阿县志》,项羽墓在县城南(即斑鸠店村东、今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侧),为待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于敬仰和纪念,自唐代开始家乡就为程咬金修建了祠堂,千余年来历经重修。 现在位于斑鸠店村东部的“程公祠”是近年当地人自愿集资,在被毁的民国九年重修的“程公祠”残垣断壁上修建起来的。因斑鸠店村地处黄河滩区,1954年原“程公祠”被洪水淹没,仅有庙柱微露出地面。 民国九年的“程公祠”是斑鸠店村在东阿县衙任职的王冠甲出资重修的,此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去世。据说他当时奉命去腊山一带剿匪,为了给自己壮胆,临行前在原已毁废的“程公祠”前祈祷,让程公保佑他剿匪成功,届时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果然一举成功,王冠甲便应愿重修了“程公祠”。 大门上的石头仍是原石,两旁的石狮子也是原来的。门前的石碑是民国十八年东阿县令、程咬金的后代程立所立,表述他的政绩乃先人程咬金护祐并示敬仰之情。 院中的影壁除去中间碑文不是原物外,其余皆为原石。祠堂正殿基本按原貌修建:前设抱厦,大脊立山,鳞瓦覆顶。 廊前两立柱又有加高,其中对联仍为原文,今人重写: 偕叔宝翼秦王悬甲军摧峰陷阵冠诸将; 先世南次公仅凌烟阁图功画像照千秋。 正殿内塑像是仿原祠堂内塑像重塑,程咬金像威严庄重居于中间,左右有扈雷、秦章、裴皋、石彪等栩栩如生。 殿左有碑刻六方,为近人题证。左前方有全石结构的钟楼,旁有明、清碑刻三方。 程公祠重建后,程氏后人和当地农民仍然在节日祭奠,纪念和追彰这位先人。 目前,斑鸠店村属斑鸠店镇政府所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