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BIKE 兄弟单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扫一扫,极速登录

楼主: 忘言

西游记(陕西访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9 16: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靖是唐代开国的军事家,在一生的军事活动中,辅佐李渊、李世民两代君主,在同时代的军事将领中无人能出其右。
他在对敌决战中,能准确把握时机。比如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消灭肖铣的战役。梁后裔肖铣自称梁帝,控制了以江陵为中心,南至广西,北至汉水,西起三峡,东至九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唐王朝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岭南推进的严重障碍。李靖集结军队于四川,从长江顺江而下。时值八月,江水猛涨,将土们见水情险恶,部下请求李靖待风平浪静后再进发。但李靖不同意,他说:“兵贵神速,乘汇水猛涨,直抵江陵,肖铣无备,必然被擒;即使有备,仓促中也无以应敌,这是灭梁的上策。”果然不出李靖所料,肖铣虽知唐军于上游集结,但认为他们不可能乘大水而来,因而只派少数士兵把守江陵,被李靖打个措手不及。
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李靖又显示出刚毅、果断的一面。突厥军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机动性强,如果唐朝军队来进攻,则举部落北迁。唐朝军队不追击,就劳师无功。若追击就要深入大漠,有被拖垮的危险。贞观四年(630年),李靖主军讨伐突厥,他正确的分析了当时突厥对唐朝有恐惧的心理,和突厥内部不和,上下离心的情况,在大军出动之前,亲率三千人马突袭突厥。这一方面能拖住突厥,还能对敌人产生心理压力。突厥知李靖兵到,万分惊恐,认为李靖万不能只带这点人马孤军深入,大军一定就在身后。此时突厥要战则心存恐惧,要走却不能从容脱身,这就应了那句话:兵败如山倒,即没有还手之力,也无招架之功了。事后,消息传到长安,太宗高兴异常,以为三千轻骑,威震北狄,古今所未有。
李靖晚年出过一本兵书,可惜失传。并且由于唐朝李世民在历史上的伟绩,在巨大的光环下,李靖就显得黯然失色。但李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身为人臣,在人生的征途上把握尺度,在宦海中进退有余,最后得到善终,画表凌烟阁。
李靖开始并不是李世民圈里的人物。李靖家也是几世为将,正统观念自然根深蒂固。隋炀帝时任职山西朔县的郡丞,直接的上司就是李渊。李靖虽然在李渊手下,但它毕竟是朝官,而且在隋朝小有名气,她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李渊在造反前,必然要有各种准备工作,被李靖看出蛛丝马迹,出于对隋朝的忠心,丢掉职务就去向隋炀帝告密,但跑到长安天下以大乱,交通不通,又被李渊俘虏了。李渊原来要杀他,李靖感到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想一想,可也是,现在正用人呢,而且李靖也是个人物,已经服了,不能让天下人误认为我心胸狭窄。
公平的说,此后的一段时期李靖并没有进入李渊、李世民的核心圈子,他是戴罪立功,以观后效那一伙的。
但李靖凭其深厚的军事才能,和其委婉的为人处世,在李渊的政治集团中逐步有其口碑,用现在的话说是夹着尾巴做人。但由于他不是太原举事的老班底成员,还有过告密前科,而且他还是军事将领,李渊自然不放心。
武德元年(618)李靖抵达宜昌,进剿肖铣部,再次受阻,迟迟不能前进。李渊却误以为他滞留不前,贻误军机,秘密诏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他的才干,为他请命,才免于一死。 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当捷报传到京师时,李渊高兴地对大臣说:“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
一个人身在朝中,古今一样。面对君主的猜疑,李靖处世不惊,毫无怨言,他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背着历史的包袱,接受组织的考验。并且在军事上亮几手绝活,如前所诉的攻肖铣、袭突厥,朝野震惊,上下卑服。
孔子讲过少年戒斗,中年戒色,老年戒得。但得人在世上,一旦有一些名利,千万戒得。自认为自己付出多少,自认为自己少得多少,最后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为在君臣之间,各自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往往在前半期轨迹相同,目标一致,齐心合力。但人生的悲剧在于人与人之间并不是永远轨迹相同,如同夫妻,一辈子要想不离婚,就要夫唱妇随,或者妇唱夫随,生活中要有一个轴心,这样才能在一个轨迹上运行,君臣亦如此。
李靖在这一点上同韩信不一样,韩信在被降为淮阴侯以后,还继续招摇过市,对瞧不起的将领如樊哙等人耻与为伍。李靖是从不多语,任劳任怨,用现在的话说是劳模级的。而且发现李世民羽翼丰满,就已足疾为由主动要求退下来,其实此时李靖刚担任宰相四年时间,用现再得话说是正逢其时,但他深知官海艰险,退意坚决,言辞恳切。唐太宗也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
李靖回家后闭门谢客,从不串联,甚至亲属来访都拒绝,以绝君主疑惑之心。对其同事也没有韩信羞与樊哙为伍的心态,因此也招不来朝中文武大臣的嫉妒。至此李世民对李靖已没有了防备之心,并将他树立成当朝的大臣楷模。
此后不久,就发生了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兴兵反击。在任命统帅时,唐太宗自然想到了足智多谋、威名震撼边庭的李靖,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但他又犯难了,已答应人家引退了,满朝文武到有事了没有一个顶用的,还得用人家,是真不好意思开口。李靖知道后,主动请求挂帅,亲自远征,唐太宗大喜过望。在李靖的指挥下,军队进击到青海、新疆。深入荒漠两千余里,粮草供应不上,就利用缴获敌军的牛羊作食物,一举平定了吐谷浑部。
到此,组织上看出李靖绝对是个好干部,经得起考验,贞观23年初,李静身患重病,李世民不顾自己也病魔在身,仍然前往探望,两人相对,无限感慨,5月李靖死于家中,享年79岁。李世民更是老泪纵横,下令将李靖陪葬在昭陵。这年的不久李世民也离开人世,演出了一幕半世君臣一生知己的佳话。
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能得到善终,位列凌烟阁,君臣地下朝夕遥望厮守,并在故乡取得乡亲的敬仰与怀念,人生还有什么所求呢?但这一切却是李靖在逆境中一步步地取得的,他的拼搏经历难道不值得后来人深思吗?
发表于 2012-4-29 17: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店古建(周家大院)
    位于三原县北8km的孟店村,清嘉庆年间(公元一七九六——一八二),当地巨商周梅村(即安吴寡妇吴周氏之曾祖父;安吴寡妇吴周氏也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购地筑屋,建此私宅。此建筑原为十七院之建筑群,后兵乱,烧毁十六院,仅存此一院。孟店古建营造数年,花费人力物力甚巨。整个建筑,大屋顶,高台阶,砖木石结构;布局合理,疏密得当;结构紧密,宏伟壮观。此建筑为宫宅形式。东西宽十三点八米,进深七十一米,面积为九百七十九点八平方米。
CIMG4563.jpg


CIMG4565.jpg


CIMG4566.jpg


CIMG4596.jpg


发表于 2012-4-29 17: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前有楼房三间,正中悬挂巨匾一块,上写“秋官第”三个大字。
CIMG4622.jpg

门口台阶为青石铺就,拾级而上,一对石狮对峙雄视。进入大门,迎面一座巨型屏风,两边石柱多为透花雕刻。西有上马石,东西有偏门。南墙上大禹放牧等浮雕风韵别致。


CIMG4631.jpg


CIMG4627.jpg


CIMG4623.jpg




点评

啥叫秋官?  发表于 2012-5-1 23:26
发表于 2012-4-29 17: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二门,东西廊房门上皆为雕花木格窗门。西边门上,雕有八蛮进宝;东边门上,刻有长安八景 CIMG4568.jpg


CIMG4570.jpg


CIMG4569.jpg


发表于 2012-4-29 2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的面食可是相当的有名,满城漂着羊肉泡馒和牛肉臊子面的味道~
发表于 2012-4-30 20: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vagabond  上中学时,一天四趟从大雁塔底下经过,六年上去了三次,自己玩一次,陪人玩一次,学雷锋做好事打扫卫生一次。前年回西安,骑车再路过,周边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保安老早就来驱赶我,说这里不许骑车。
上中学时,六年去了三次,您是初中高中加起六年,还是留级三年?

点评

哈哈哈  发表于 2012-4-30 22:07
发表于 2012-5-1 14: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照片逛:tk_41
发表于 2012-5-1 23: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过廊房,便是五间大厅,厅房嵌镶八扇格子门,各雕图案。其中郭子仪大拜寿岳母刺字等戏剧图案如舞台再现,使人叫绝。在廊房和大厅之衔接处,刻石满布。
CIMG4577.jpg


CIMG4576.jpg


CIMG4584.jpg


CIMG4614.jpg


点评

木雕极品  发表于 2012-5-1 23:29
发表于 2012-5-1 23: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墙上雕有球状刻花一个,中为空心,含一圆球,起风则圆球旋转,撞击刻花,朗朗有声。西边墙上,多为几何图形,刻工极细,使人叹奇。厅柱为生漆涂面,悬有楹联一幅:燕翼贻谋堂上箕裘绵福荫,凤毛济美楷前兰桂发奇英。
CIMG4575.jpg


CIMG4579.jpg


CIMG4580.jpg


CIMG4581.jpg


发表于 2012-5-1 23: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言 发表于 2012-4-29 17: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门前有楼房三间,正中悬挂巨匾一块,上写“秋官第”三个大字。

这个周梅村原来是一个做“盐业”生意的人,全国开了很多家分号,“秋官第”则是其后人当官后对其府邸的称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触屏版|BROBIKE ( 鲁ICP备18056232号 )

GMT+8, 2024-11-15 15:03 , Processed in 0.046808 second(s), 2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